双重特性凸显潜力 地图成收藏界另类黑马

2015-08-26信息快讯网

    近日来,受热点时事的影响,收藏界的一个另类品种热度飙升,这就是地图收藏。因公开发行的古地图能真实地佐证历史,所以其收藏潜力日益凸显。比如,1936年出版的《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中,首次出现用断续线标明的南海疆域,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是客观反映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版图的铁证。此外,标注钓鱼岛属于中国的19张外国古地图于“2014西泠印社春拍”高价成交,使得古地图的价值越发凸显。

    随着时代变迁,世界地理格局不断变化,各类地图因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史料性而显得尤为珍贵。这一期的另类收藏系列,记者将带你畅游国内外的地图市场,了解地图收藏的入门诀窍,助你“淘金”另类收藏。

    国外古地图价格不菲 中国地图收藏是冷门

    在海外,地图收藏是一项传统专题,几百年前就已经是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那些雕刻精致、制作漂亮的古代手绘地图的收藏价值,认为它们和古画一样值钱。早在1979年,英国索斯比拍卖行就以70万美元成交了一本1571年手绘的《吉拉德斯·麦凯特地图集》。近年来,国外政府、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更是高度重视古地图的价值,著名收藏家、《古地图密码》作者刘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2012年,德国偶然发现一张500年前的古世界地图,这是最早使用"America"描述美洲的一版地图,号称美洲的"出生证"。后来,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各路游说,几经辗转才以1000万美金的高价购得。”

    国外对于古地图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其地图市场也长期热度不减,各大拍卖行的地图拍卖早已成为一项独立的门类,如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就常年设有名为“旅行、地图及自然历史”的专场。

    相比国外地图收藏市场的发展成熟,中国的市场就没有那样活跃了,至今地图还是收藏界的冷门,就连古地图市场也常常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由于中国地图特有的艺术性和史料性,因此备受诸多国家有识之士的重视,而国内的地图收藏市场长期以来人气不旺。

    相较于另类收藏系列前两期的品种——砚台和漫画拍卖每年几千万的成交额,根据雅昌艺术品拍卖网的地图拍卖统计结果,近五年地图拍卖每年的成交额也不过几百万。《中华遗产》杂志此前曾报道,2007年的海王村秋拍,一张最后保留清代时“府”这个地方级别的《中国全图》竟无人问津,尴尬流拍。相反,1990年伦敦索斯比拍卖行出现的两幅《中国全图》,经过多次竞价,均以5万英镑(约人民币50万元)高价成交。

    当然,这样的例子属于个案,但说明我国的地图收藏市场仍然偏冷,大众普及率低,地图拍卖只是存在于各大拍卖行的古籍善本门类之中,而且价位相对于境外拍卖要低许多。从投资角度讲,国内起点低,为市场预留出了更大的发展升值空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