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

2019-03-21信息快讯网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睡眠占据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从简单的虫子(果蝇)到两栖类,从鸟类到哺乳类,所有的动物都在睡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睡眠能够使能量代谢降低20%,这对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动物或者原始人类而言似乎很划算。但现代人类的能量摄入普遍过量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睡觉呢?这仅仅是一个祖传的习惯而已吗?

睡眠的时空结构

睡眠过程主要发生在我们的脑中。脑是由1000亿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就像森林里的大树,枝叶和根系扩散的很远;神经元之间还会通过一种叫做突触的结构相互联系起来,组成复杂的网络。动作电位像电脉冲,沿着神经元的突起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中快速穿梭,传递信息,改变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了我们复杂的意识和各类活动。

这个巨大的网络可以分为睡眠和清醒两个典型的状态。20世纪初,快速眼动睡眠被发现,睡眠被分为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其中慢波又被划分为3-4个不同的阶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睡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在空间尺度上,我们的大脑各个区域并不是同时入睡的,高级皮层会先于低级皮层进入慢波睡眠。实验过程中,人类被试在困意来袭之后,虽然会继续按照要求继续识别屏幕上的图片,但早前对图片内容起反应的高级脑区神经元却已经停止了活动。疲劳驾驶容易导致判断错误及反应速度降低,就是类似的原因。

在时间维度上,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也都不是一个均匀的过程。通过大范围长时间的记录神经元的活动,科学家们发现,刚开始进入慢波睡眠后,处于慢波睡眠阶段的脑区最多,慢波的强度也最大;随着睡眠的进行,睡眠压力逐渐降低,各脑区慢波睡眠的强度也随之逐渐降低,表现为同步化放电的相对减少,有些脑区会逐渐退出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也是如此,相对于前半夜,后半夜的快速眼动睡眠含有更多的高频成分,即更接近清醒状态。通常,我们更容易记住的梦也是在后半夜发生的。

生物钟和内稳态

当清晨的阳光照射到眼睛上,视网膜上一种特殊的感光细胞(ipRGC)将这个信号传递到我们的昼夜节律控制中枢视交叉上核(SCN),促使我们从睡眠转向清醒。视交叉上核中,四种主要的节律基因日复一日,周期性的转录翻译合成蛋白再降解,调控着我们全身的节律性。不同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ipRGC并不参与视觉的形成,而是为了使我们内在的生物钟与外部的环境同步,类似于校对时间。当我们进行跨时区旅行的时候,这种调节能力使我们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24小时的自转,塑造了所有动物的昼夜节律。对于夜行性动物,光照则起着相反的作用。比如老鼠,就更喜欢在光照的时候睡觉。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神经元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分子ATP被分解为腺苷,腺苷再被突触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并结合到细胞外的腺苷受体上,使得睡眠压力逐渐增大。当细胞外腺苷积累了很多之后,我们就会忍不住打着哈欠想睡觉了。咖啡之所以提神,就是因为其中的咖啡因鸠占鹊巢,抢先结合了腺苷的受体,所以能够暂时缓解睡眠压力。当我们睡眠的时候,神经元活动减弱,腺苷的回收多于释放,细胞外腺苷浓度降低,睡眠压力逐渐减小,直至我们醒来。除了腺苷,还有多达30余种类似的多肽或蛋白质调节着我们的内稳态,影响着睡眠和清醒过程。生物钟使我们周期性的清醒与睡眠,与之不同的是,内稳态的睡眠压力则只能通过睡眠来释放。

睡眠环路

昼夜节律和内稳态是调节睡眠的两个主要动力。而具体的调节过程,则由脑内的睡眠环路来执行。近十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相关的环路,逐渐组成一个完整的拼图。这些环路主要位于大脑深部,在进化上起源很早。刺激促清醒环路,动物就会从睡眠中醒来;刺激促睡眠环路,清醒环路就会被抑制,动物就会进入睡眠。脑干上还有一些核团,则调控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使睡眠在这两种状态内切换。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几亿年的进化,这些环路形成了非常精巧的调节。当前已发现得睡眠相关环路超过20个,环环相扣。不同环路的损伤,则会导致多达80余种不同的睡眠障碍。促进清醒的神经元中有一种能合成食欲肽(orexin),缺少这种神经元会导致患者清醒不足,白天出现做梦一样的幻觉。丘脑中的一些促清醒神经元(PVT)损伤,则可能导致患者很长时间处于无法被唤醒的状态,即植物人状态。REM睡眠时,皮质脊髓束就被抑制了,这样即使在梦中跑跑跳跳,我们的四肢依旧非常安稳。曹操说他“梦中好杀人”,如若果真如此,也许就是这个下行抑制核团出了问题。

可能是造物主的偷懒,睡眠环路与奖赏、运动、情绪、记忆、食欲等许多重要环路有着或多或少的共用部分。例如,伏隔核是奖赏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也能调控睡眠,该睡觉的小鼠见到异性或者玩具,伏隔核活动就会增强,睡眠就被抑制了。所以有趣的课堂上,大家都精神饱满,而遇到枯燥的时候,很多人就忍不住的作庄周梦蝶了。作为奖赏系统的一部分,伏隔核也参与了药物成瘾的形成,所以也就不奇怪成瘾患者多会有睡眠问题,或睡不醒,或睡不着。

科学家对超过一百万人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失眠(insomnia)相关基因与众多精神类疾病显著相关,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这些共病现象也与睡眠同高级认知功能共环路的发现是一致的。科学家今年构建的睡眠障碍克隆猴模型,也同样表现出了类似焦虑、精神分类等精神疾病症状,有望为研究和干预这些共病现象提供良好的工具。

修补与清除

如果说生物钟和睡眠环路仅仅是进化的结果,那么能量和光照的获取对于现代人类已经不是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改不掉要睡觉的习惯呢?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白天,神经元活动特别繁忙,基因组转录剪切,蛋白质合成运输,突触不停的形成与降解。离子通道打开关闭,消耗能量维持膜电位。繁忙的铁路运输会损耗铁轨和机车,所以到了夜间必须留出时间进行检查修补。基因组的活动也一样,遗传物质出错而不修补,错误的累积,会导致其功能异常,细胞死亡,甚至会癌变。科学家最近通过透明的斑马鱼发现,在清醒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双链DNA的缺口(double strain breaks)会逐渐增加,而睡眠则会增加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从而修复这些缺口,避免遗传物质的损坏。

脑在白天的活动,还产生了很多代谢废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τ蛋白,这种蛋白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典型标记。在睡眠的时候,这种有害的废物就会很快就被清除了。如果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我们称之为睡眠剥夺,结果τ蛋白就会在多个脑区和脑脊液中快速积累,超过正常水平50%至150%,从而增加痴呆的风险。

为什么这些代谢废物在睡眠剥夺后就会快速积累呢?科学家把染料放在小鼠的皮层上,发现当小鼠睡着之后,染料很快就扩散进了大片的脑区,而清醒的时候这种扩散则慢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睡眠的时候,细胞之间的空隙(淋巴系统)增大了60%,羊肠小道变成了高速公路。正是因为淋巴系统的这种扩张,有害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才能得以顺利的清除。此外,良好的睡眠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

修复遗传物质和清理代谢废物,这两项必不可少的功能,赋予可以睡眠的动物巨大的生存优势。即使是像老鼠这样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它可以睡一会醒一会,但却不能一直醒着不睡觉。

学习与记忆

睡眠不好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记性变差了。睡眠还对我们记忆的形成与巩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发现。

再巩固理论(Reconsolidation)认为,学习内容的在大脑中再次激活对于形成长期记忆是至关重要的。再巩固不仅发生在清醒的时候,也发生在睡眠时期。最早,科学家发现让被试在睡眠时再次接触清醒时关联的记忆任务,发现这些被试醒后的回忆正确率最高。最近又有报道,在午睡时让被试学习关联词汇的任务,醒来后进行检测,被试竟然能够回答出来,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记住了。看来边睡觉边学习不再只是梦,即便昼短苦夜长,也毋须秉烛游了。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一直需要睡觉?-信息快讯网

科学家训练小鼠走迷宫,发现在其前额叶中间皮层有神经元顺序性的放电。当小鼠睡着以后,这些神经元会多次顺序放电,有意思的是放电速度是清醒时的6-7倍。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就借用了这一点设定,梦里的时间会比现实中慢很多。

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关键脑区。在睡眠过程中,海马中会有很强的theta波。对theta波进行干扰,则会打乱了小鼠对前一天任务的记忆。对睡眠的干扰,不仅影响前一天记忆的巩固,还会影响第二天对新任务的学习。

近几年来,对睡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突触水平。神经元上的突触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在清醒状态下,由于神经元持续的活动,突触的数目和连接强度会整体上升。而到了睡觉的时候,突触又会被修剪,从而保持其平衡。但是这种修剪是有选择性的,与新记忆有关的突触修较少修剪,并且还会被增强。而长期不用的记忆所在的突触,则会被慢慢的修剪掉了,宏观上表现为逐渐遗忘。干扰睡眠,无论是深度睡眠还是快速眼动睡眠,都会对突触的修剪与稳定造成破坏,从而影响记忆的形成。

此外,科学家还研究发现,通过非侵入式的低频(<1Hz)物理刺激,如声音或者经颅电/磁刺激,可以增强被试的睡眠,并同时增强了记忆功能。虽然这些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随着对睡眠机制和睡眠障碍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对睡眠的干预手段和方法也会逐渐丰富与完善,从而对人类的睡眠和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从突触修剪到学习记忆的加工,从遗传物质修复到脑中代谢废物的清除,从情绪调节到认知奖赏功能的调控,睡眠在我们的健康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动如脱兔,静如处女,在睡眠与清醒间之间保持着稳态平衡,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

(作者姜建 2015年于中科院神经所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当前在神经所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内容是睡眠干预和睡眠脑电分析。)

作者:姜建 苑成梅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背心”运动趋向暴力化、激进化、政治化,令法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
霍金逝世一周年:为什么我像爱因斯坦一样受欢迎?因为我符合残疾天才的刻板印象
基督城发生大型枪击案,至少40人遇难——这次为什么是新西兰?
文汇早读 | 基督城发生大型枪击案,这次为什么是新西兰?
突然被法国人嫉妒:睡觉要学中国人,网友:我可能是个假的中国人
面对“后人类,新电影”,讲故事还重要么?
“流浪地球”真的可以有!蓝藻人造叶片系统有望破解人类太空旅行生存难题
世锦赛双人滑夺冠,隋文静/韩聪:我们曾经历磨难,但战斗是使命
全球首例通过PGT技术阻断印记基因疾病Schaaf-Yang 综合征的新生儿在国妇婴诞生
小众的考古学“火”了,在“透物见史”中,考古文明始终观照着人类的当下和未来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特朗普和彭斯,为了全人类,辞职吧!
通向理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王公龙
于谦首次公布为什么“爱烫头”,为了这部新电影把头发拉直了
看1小时电视减寿22分钟,让“屁股远离板凳”是人类大脑发育、远离疾病的必然选择?
鲁迅没说过“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重案六组》18年,为什么仍然让我们看了又看?
中国足球为什么如此糟糕?北大出身的清华物理系教授说:全是因为没文化!他还开了公开课讲足球
应勇市长调研崇明,要求打响“两无化”品牌,推进化学农药、化肥不上岛
【中国梦·践行者】中国人的跨国“双城记”:白天在摩纳哥上班 晚上回法国睡觉
让大脑真正的休息,不一定需要睡觉和娱乐,耶鲁大学精神医疗研究教你这样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