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展现非遗传人专注匠心,《海派百工》完成首批60部制作

2019-03-22信息快讯网

微纪录片展现非遗传人专注匠心,《海派百工》完成首批60部制作-信息快讯网

如何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昨天获悉,经过近一年的拍摄,探索非遗影视化传播的《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已完成了第一批60部的制作。该系列每部五分钟左右、以8K超高清技术呈现手工艺人的生活故事和精湛技艺,展现其“一生择一事”的专注和匠心,形成一份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日志。

“说到非遗,很多人觉得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龚屹告诉记者,上海的非遗保护工作自2005年启动以来,一直在求新求变,期待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14年来,沪上已建立了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名录和相应的传承人体系,并启动了上海市非遗数字化建设工程。《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为的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体传播的需求,使非遗文化为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接受。

微纪录片展现非遗传人专注匠心,《海派百工》完成首批60部制作-信息快讯网

据透露,《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的总导演由曲全立担任。他和团队曾花费两年半的时间走访20多个省市150余位当代匠人,完成了展现中国匠人群像的电影纪录片《璀璨薪火》。“其实,很多人有意愿了解非遗,但传播的方式方法大有讲究。”曲全立介绍,《海派百工》第一批60部微纪录片以江南文化为切入点展现江南活宝藏,选取的60个非遗项目大多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比如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王宝和蟹宴烹饪技艺、传统建筑营造和装饰技艺、古船模型制作技艺等。“初剪后,我曾拿着片子给外国朋友看,他们都表示很惊讶,说以前只知道上海是个摩登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所有成片将作为资源纳入国家数字网络平台,在各级文化机构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传播。在线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计划推出“海派百工AR数字艺术巡回展”,在全市16个区巡展,以这样一种极具交互性和体验性的形式,吸引更多市民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第二批60部的拍摄已在筹划之中,此外还将推出特别版,对海派书法所涉及到的所有非遗技艺进行集中呈现,比如笔、墨、纸、砚、印泥、篆刻等。

作者:李婷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纪录片丨听她们发声 让梦想发生
《蓝色星球II》《大猫》《文明》《王朝》……这些BBC高分纪录片被它承包了
秦腔《血泪仇》:复排红色经典,展现戏曲魅力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分低,票房高?口碑票房割裂中展现电影审美需求的多样性
“非遗”赋能设计,这样的东方生活美学正在惊艳世界
全国首部非遗口述AR影像图书《了不起的非遗》面世 阅读文本时扫码就能观看相关高清视频
武大制作“樱花雨”贴纸避免游客摇树
红色连环画、手绘地图、非遗衍生品……海派文创产品丰润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活
江南观点 | 四百年顾绣,涵蕴江南文人画精气神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年内出版五种,为黄浦江苏州河老城厢写“传记”
麦秆画、布艺画、微雕……这些非遗的传承人都聚在杨浦的这片屋檐下
“非遗传承·文创共融”两岸高校文创论坛在台北举行
《这就是原创》迎来中阮和折纸的碰撞,萧敬腾陈粒王嘉尔秒变“小学生模式”,展现创作之美
小人书有大学问,海派连环画精品亮相上海市民文化节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导与铺路石:非遗名录中的民俗文化
艺术轻骑兵组队“快闪”写生,海派文化地标跃入画中
致敬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最新纪录片《阿涅斯论瓦尔达》六月上海展映
草莓蜜桃酵素、文山竹……听起来就很美好的饮料,制作秘笈在此,与你同饮这一杯“春天”
微纪录片丨无声的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