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春季饮食“三多三少”别忘记

2019-04-21信息快讯网

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春季饮食“三多三少”别忘记-信息快讯网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从中医角度来讲,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同时,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对湿寒抵御能力下降,也要注意健脾。

春季饮食“三多三少”

多喝水。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如茉莉花茶。

多吃甘性食物。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旺健,人可益寿延年。而甘性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可以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吃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要多吃点新鲜蔬菜,如春笋、香椿叶、豌豆苗、菠菜、菜花等,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所以,除了随时增减衣物外,还要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维生素A、C、E等)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维生素C 具有抗病毒作用,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 C大量存在于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如猕猴桃、鲜枣、橙、柚等,以及蔬菜中的豆芽、青椒、番茄、花菜、甘蓝等。

维生素A 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部分呼吸道疾病(如反复小儿呼吸道感染等)的功能。含维生素 A 最丰富的食物为动物的肝脏和乳类,蛋黄中也含有部分维生素 A。多种新鲜水果及有色蔬菜,如枇杷、樱桃、菠菜、青红辣椒等,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这些胡萝卜素进入人体经肝脏内酶的作用后,可转变为维生素 A。

维生素 E 能够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功能,适当摄入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春季饮食“三多三少”别忘记-信息快讯网

少吃酸味食物。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等),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冬季食物多以厚重为主,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宜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和疲劳现象。

少吃寒凉食物。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如冰淇淋、冷饮等,否则,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此外,依据中医理论,春四月是阳气升发之时,一些慢性疾病在这个时期极易复发,如哮喘、高血压、关节炎等,所以有慢性疾病的朋友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忌食发物,如羊肉、海鱼、海虾、海蟹、公鸡肉等。

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春季饮食“三多三少”别忘记-信息快讯网

春季部分食物举例

豌豆苗

时令性蔬菜,含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也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鲜食尤佳,炒、炖、煮、煨皆成佳肴。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故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焯一下后,捞出再炒。

豆芽

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预防坏血病与大肠癌的发生;同时,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是大豆的2倍。

韭菜

味辛,性温,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发生。但韭菜的纤维多为粗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故不可多食。

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铁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但樱桃属火,不可多食,尤其是身体阴虚火旺者,应忌食或少食。

春湿肝当令,养生宜养肝!春季饮食“三多三少”别忘记-信息快讯网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升高,一些本来无毒或毒性很低的食物,有可能变成有或毒性增高。春季要警惕该类食物引发中毒。

一是发芽的土豆。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

二是冷冻海产品。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

三是有毒的山野菜。春季到来,不少市民外出踏青,看着郁郁葱葱的野菜,都忍不住挖些回来尝鲜,不过并不是所有野菜都能吃,也不是所有人适合吃,稍有不慎就可能摄入加工不当或有毒的山野菜,引起食物中毒。另外,过敏体质者也不建议其摄入蕨类植物,吃多了的话容易引发过敏。



作者:张福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医生)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