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蓝图绘就

2019-05-22信息快讯网

面向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蓝图绘就-信息快讯网

▲俯瞰上海光源。本报记者袁婧摄

面向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全力推进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争取张江国家实验室早日获批;完善科创板为引领的科技金融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提升张江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优化完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体制机制保障

2014至2018年50项全国重大科学进展中,上海参与11项;2018年全国十大科学进展,上海成果名列前两位;不久前全球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上海是全球六大直播地点之一……在昨天(5月21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五年答卷徐徐展开,而面向未来的建设蓝图也一一展示。

过去五年的成果如同一个个创新“脚印”,记录下上海不断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的坚实步伐,也为未来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引领科创策源能力提升

硬X射线、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蛋白质设施、转化医学设施……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到2025年这些设施将全部建成,这些“科研重器”将推动上海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科研重镇”。

依托先进的大科学基础设施群,一批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的研究机构也纷纷挂牌。

张江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将组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集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为一体的国家实验室。同样坐落于张江的李政道研究所、张江药物实验室、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等高水平创新机构和平台也初具规模。

据介绍,目前上海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达4%,比五年前提升了0.35个百分点。近年来,上海还启动了硬X射线装置预研、硅光子等八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地方财政投入超过40亿元。

持续的投入和推动,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8年底,上海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54项,而上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统计显示,目前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件,比五年前翻了一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始终处在全国前两位。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持续发力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是上海的优势产业,也是2019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着力发展的关键领域。

集成电路被誉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是现代工业的“粮食”。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形成了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有潜质的独角兽企业,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1450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在设计领域,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已达7纳米,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在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两位,28纳米先进工艺已量产,14纳米工艺研发基本完成。

在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就出台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了上海交大“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这也吸引了微软、亚马逊、SAP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沪设立研究院,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国内龙头企业在沪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在生物医药领域,原创新药GV-971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并申请上市,这将打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市场16年没有新药问世的处境。此外,截至2018年底,上海已有32个品种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品种。

“上海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科创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更需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这方面,上海也是成绩斐然。

2016年国务院授权上海先行先试的10项改革举措,目前已基本落地。在海外人才永久居住便利服务制度、天使投资税制等方面,上海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在国务院批复的两批36条可复制推广举措中,有9条为上海经验,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而持续改革,“放权松绑”才能为用人主体和人才“增动力、添活力”。

五年来,上海发布了超过70个地方配套政策,涉及170多项改革举措。上海“人才20条”“人才30条”和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坚持全球视野、眼光向外、国际标准,率先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场化认定标准和便利服务措施。今年上海更是发布了“科改25条”(《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率先探索优化科创中心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

面向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全力推进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争取张江国家实验室早日获批;完善科创板为引领的科技金融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提升张江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优化完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体制机制保障。

副市长吴清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作者:本报记者 沈湫莎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放上海|亲历者讲述③:打响解放上海的第一枪
上海居民家庭受蟑螂侵扰呈上升趋势,近7000户家庭列入首批试点“居家灭蟑科普公益行”
“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成为亚洲文明对话的典范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下一份“上海礼物”来自你的创意!脑洞大开的你为上海准备了什么?
5G网络下,国内银行的第一笔在线交易在上海完成
“一带一路”上的医学使者,冲在疫情一线的尖兵!上海卫生健康行业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表彰活动
“一带一路”理论创新的新尝试:读傅梦孜研究员《“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
全国首例PUA案件被查处!连云港市委网信办举报中心为案件查办提供重要线索
1033.8亿!盐城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沿海新型中心城市,经贸旅游节签约40个项目
AI将在多领域撬动万亿产值的新兴产业!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离不开人工智能助力
#发现最美铁路·纵览壮美广西#寰方平:建设交通强国 同筑复兴梦想
"两个一公里"的创新答案——上海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纪实
上海第四家,区属医院首家!浦东医院近日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并逐渐形成人体“大血管”治疗体系
科创板首位“三试”考生交卷,核心控制权被上交所聚焦
助力企业科创板冲刺!上海推“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6个月内“辅佐”10家以上企业上市
“科技达沃斯”要来了!23个国家150余位嘉宾参加,全球科创重要信号在此“发声”
2019浦江创新论坛周五开幕
俄罗斯猛砸17亿美金赶追基因编辑技术,目标10年内开发出30个编辑动植物品种
美术作品里的上海解放:看,照亮新中国的一道道曙光
“浦东大捷”竟是国民党上海大撤退前的烟雾弹? | 70年前的今天
全国首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实施之后……仍存三大难点
上海人为啥把左转右转叫“大转弯”“小转弯”?
书写大运河壮美新篇章——我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综述 
上海市人大调研中医药情况:能吃到真药,但吃不到好药
智慧校园、智能安防小区、智慧商圈……最新智能生活来袭, 前沿科技 助力“平安上海”
科创板:科技成色足 创新动力强(经济发展亮点多韧性足)
安徽反电诈中心筑牢“铜墙铁壁” 3年为5万群众避免10亿损失
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两台“特别策划”,再忆“胜利之路”
杨浦12个街道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全覆盖,居民可以前来“问政策”“问方案”
宝山南大首发地块完成出让,加速AI智慧城市建设
上海时装周助力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打造全球知名服务商标,助推上海四大品牌建设
社保卡被冻结了,“社保中心”要求必须用英文界面转账? 警惕骗子这种操作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全球产业赛道上跑出“上海节奏”
造假康美药业“雷”了中介机构,3家公司中止科创板申请路
大江东|沧海横流,看上海科创“从0到1”英雄本色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