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家族”重塑世界气象卫星版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2018-05-24信息快讯网

“风云家族”重塑世界气象卫星版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

“风云家族”重塑世界气象卫星版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2004年,“风云二号”C星进罩。资料照片

5月23日,上海,晴转多云,气温18℃至26℃……

准确的天气预报离不开气象卫星的支持。本月初,“风云四号”A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开始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从1988年9月7日第一颗“风云一号”A星发射上天起,近三十年来,“风云家族成员”不断扩容,一次次被送往太空。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9颗正在轨运行。“风云”们凭借敏锐的视觉,夜以继日地观察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将它们的细微感知传回地面,在台风、暴雨、沙尘暴、大雾等灾害天气面前,为人类提供预警。权威数据显示,风云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全国因台风、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人数减少约70%,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减少约40%。风云气象卫星成为我国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系列之一,2000年以来气象卫星投入产出效益比达到了1∶40。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风云家族”就诞生在上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几代人努力和坚持所结下的“果实”,而且正好合着改革开放的“步调”一路走来。

“39天之痛”让航天人从挫折中奋起

气象卫星研制殊为不易。风云卫星立项于“改革开放元年”的1978年,但第一颗“风云一号”卫星却在十年之后的1988年才得以升空。之后,一次意外事件一度让航天人遭遇深深的挫折。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发射成功。然而,39天之后,意外突然降临。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工作室里,工作人员发现卫星姿态发生了变化,云图慢慢偏斜,最后只留下地球的一条弧线,卫星失控了……这样,“风云一号”A星在升空仅仅39天之后,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这在航天人心中留下了极大遗憾,成为难以抹去的“39天之痛”。

“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接二连三的事故,使风云卫星研制遇到了一些困难。“国内当时有两种声音,一种说我们是搞不出气象卫星的,不如买或者用国外的卫星,但最终我们坚持下来了。”

“风云四号”总指挥陈文强说,那时候,航天事业遇到了来自市场的冲击。“那时我们的工资还是百元制的,外面好多都是千元制,所以很多人就离开了。”陈文强没有选择离开,他相信这支队伍能够从挫折中奋起,造出自己的气象卫星,一批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留下来了,他们决心一定要啃下“硬骨头”。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后来被称为“争气星”,铭刻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上。1999年以后的卫星都非常成功。中国气象卫星的崛起,改写了世界气象卫星版图,形成了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上海航天人的坚持与付出也终有所偿。

一生中的“最幸福”无法用文字形容

其实,“风云”并不是上海航天的 “独生子”。“风云家族”奔向太空的伟大旅程中,少不了 “金牌座驾”——“长征四号”家族的支持,而它们也是“上海制造”。

1977年11月,国防科委在上海召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大总体方案讨论会,明确气象卫星工程体系中运载火箭由上海抓总研制。1982年,这型火箭被正式命名为“长征四号”。

“十年磨一剑,甘苦寸心知”,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四号”甲总设计师孙敬良最好的写照。1984年,“长征四号”甲火箭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需要对火箭三级动力系统进行热试车考核。新型发动机上马,新的增压输送系统、新的共底贮箱,怎么避免纰漏?万一操作中稍有不当,那么就可能会箭毁人亡,国外有过这样的例子。孙敬良带领队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制定有效预案,确保热试车一次成功。正是这次三级热试车,奠定了“长征四号”火箭全面开展研制的基础。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星由首枚“长征四号”甲火箭送入轨道。看到发射成功时,孙敬良就像心头放下了一块巨石,高兴得痛哭流涕。他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这样的感觉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

1993年,适应性更强、可靠性更高的“长征四号”乙火箭应运而生。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入轨。2006年4月27日,“长征四号”丙火箭发射遥感卫星一号成功,创造了常规推进剂火箭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首发成功的纪录。

从首飞到形成系列,“长征四号”火箭前后实施了多批次技术改进,运载能力提高20%,卫星入轨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如今的“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可发射轨道覆盖近地倾斜圆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等不同任务类型。而 “风云”“长四”这对“上海制造”的兄弟,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对国家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见证者。

仰望星空,上海航天再出发

矢志飞天,初心不改。

在鲜花和掌声中,上海航天人一次又一次成功,却一次又一次将荣誉“归零”。回望过去40年的奋斗历程,许多参与风云、长四研制的上海航天人表示,航天事业没有所谓的个人成功,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职业有终结,事业无穷尽。能够有幸参与到如此盛大的工程,无悔青春,无悔一生。

处于新时代,作为上海航天“双子星座”的风云、长四家族的未来前景催人持续奋进:

在风云卫星方面,未来以“风云五号”和“风云六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将形成全球观测系统,使低轨具备灾害天气快速响应、偏振激光雷达风场探测、微波雷达云探测、临边大气探测能力,高轨具备区域超快成像能力、图谱合一探测能力,满足我国气象、水温、农业、防灾减灾、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在“商业航天”和“低成本发射”蓬勃兴起的形势下,作为成熟现役型号,“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将持续在技术改进、流程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改进提高飞行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

就在本周一,“长征四号”丙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中继卫星“鹊桥”。今年,上海航天还将确保“远征三号”首飞、“嫦娥四号”月面巡视探测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仰望星空,上海航天人抱定在路上、再出发的决心,向着“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砥砺前行。


作者:张晓鸣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最浓是这中国红——北京市西城区弘扬红墙意识深化改革发展纪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北京西城:践行红墙意识 打造忠诚队伍
“我们离党中央最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北京市西城区践行“红墙意识”纪实(上)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北京西城:离红墙近,跟百姓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浙江湖州:坚守出来的美丽
纪念汶川地震10年微视频《十年了》
叶永烈《邂逅美丽》创作谈:20世纪40年代上海与温州的“双城记”
美国宇航局:2020年要在火星上飞无人直升机
改革开放再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家族才是三国真正的主角
时光倒流30年,那时穿时髦牛仔裤英语考59分的马云到底啥情况?
御姐秦海璐《楼外楼》霸屏!携手张铎、叶璇、奚美娟演绎百年老店风云
“不在服务区”成为历史!中国自主卫星电话正式放号
93岁曹鹏执棒《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合唱音乐会》,展现“江南文化”深厚积淀
上海马路40年 | 天山路:从“两万户”的工人社区到“二次元”新据点
卫星发射总指挥、振华重工总工程师……2018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前,20位“科学大咖”走上红毯
习近平这样表述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贡献
让百姓以最贴近的途径分享改革开放红利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从深圳发展奇迹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影片《小偷家族》摘得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从八方面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美国务卿蓬佩奥:朝美领导人会晤很有可能按计划进行
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 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
回望40年创作硕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优秀作品展”引思考
8年前莫言看《盗墓笔记》以为杭州人南派三叔住咸阳,网络文学20年故事有点多…
关闭近70年的延安西路1262号今首次对外开放!将成为市民体验文创产业的好去处
父亲晒出和女儿10年对比照,网友:时间都去哪儿了
“会跳华尔兹的卫星”为我国赢得谈判主动权
20年,财政收入增28倍,中心城区的这个镇告诉你“改革红利”
纵观全球风云变幻!风云三号A卫星运行满十年,先进载荷技术助力气象事业跨代发展
高德地图接入中国气象局数据
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
武大“珞珈一号”卫星上天啦!系专业夜光遥感卫星 夜光分辨率达130m
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戛纳“零时差”,金棕榈大奖《小偷家族》上海见!
上海航天已成功发射17颗气象卫星,达到了美国50多年积累的研制水平
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上海造气象卫星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