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图文书秒变可移动电视,纸质书融合AR技术,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启全新阅读体验

2018-08-19信息快讯网

静态图文书秒变可移动电视,纸质书融合AR技术,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启全新阅读体验-信息快讯网

看似一本传统的图文书,只需下载一个名为“人文 AR”的手机软件,就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图片,体验文本阅读与视频观看的完美结合,让静态图文书瞬间变成一部“可移动的电视”。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创新——纸质书融合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

作为国家级文学出版社,人文社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如今,这座“殿堂级”出版社又走在了创新融合的“潮头”,成为首家在图书中应用AR技术的出版社。去年8月至今,随着 《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谢谢了,我的家》等热播人文类综艺节目的同名图书问世,人文社在高品质图书的基础上融入AR技术,为读者开启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实现文本与节目视频无缝结合

《朗读者》是人文社第一次尝试使用AR技术将电视节目出成书,近1000分钟的视频片段被“嵌入”书中,实现了文本与节目视频的无缝结合,自去年8月出版以来,销量已超150万册。有读者评论道:“被电视圈粉,然后买来书收藏,大赞AR技术,让我在文本与视频间相互切换。”

为什么要在书中融入AR技术?人文社副总编辑肖丽媛告诉记者:“一档人文类综艺节目可以火一段时间,而书能将其‘经典永流传’,节目最多也就播几次,而AR能让读者随时利用碎片时间观看。”

最初想到在书中加入AR,是编辑们在做书聊天时的一种设想——“如果读到这里能重现现场多好”。开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在图片旁放一个二维码,扫二维码看视频,但这样并不美观,于是出版社找到了直接扫图片跳出视频的AR技术,最终,《朗读者》一书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立体式阅读体验。

《朗读者》对 AR技术的应用,使人文社探索出一条电视节目与图书互动的新路,此后,《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谢谢了,我的家》均采用了AR技术。融入AR技术的图书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哪些影响?研究表明,如在原有图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AR技术添加立体可视化呈现,读者会反复阅读丰富化的内容,平均而言,读者会反复观看3-5遍出版图书中的AR部分,AR单页展示读取时间的均值为90秒左右。“一段段视频是根据书的内容‘嵌入’书中的,让读者根据需要来选择观看,可以节约读者大量时间,同时,通过我们做的大量的精编、核校工作,不仅丰富了节目原有的内涵,而且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肖丽媛说。

融合创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媒体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出版者从读者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最初,从《朗读者》《开学第一课》到《经典咏流传》,每部书都需要读者单独下载一个应用软件,但从今年6月出版的 《谢谢了,我的家》开始,读者只需下载一个“人文 AR”App,就可以将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有带有AR技术图书中对应的视频一网打尽。

“多媒体时代,我们希望尽可能增加书的附加值。”肖丽媛说。出版社对这些书都做了多版本开发,有大众版、青少版、珍藏版、精装版,所有版本都融合了AR技术。

AR技术的应用也意味着出书成本增加,但是在肖丽媛看来,尽管投资大、造价高,但是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比如《经典咏流传》中的歌都是值得反复传唱的,而《开学第一课》是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通过这本书的AR技术,可以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看过、没看过节目的孩子都能领略节目的精华,这部书可以阅读、可以视听,让‘一日课’成为了‘每日课’。”

这些凝聚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书籍正在走向海外,在今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谢谢了,我的家》签约输出 5个语种的版权,《经典咏流传》签约 8个语种的版权,而《朗读者》将在法兰克福书展进行多语种的版权签约。

肖丽媛透露,目前《朗读者》第二季的图书正在筹划中,会继续使用AR技术,并谋求编纂形式的创新,预计在今年年底出版。“媒体融合是大趋势,未来我们会在能力范围内把AR技术的应用做到极致,当今技术变革非常快,我们希望尽可能与科技前沿挂钩,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版《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向全球推荐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AR技术让地标"活"起来
12卷《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丛书出版,以“排头兵、先行者”为主线勾勒上海40年画卷
上海实体书店跨界升级,多梯度阅读空间“总有一款打动你”
融合各种文化的秘鲁菜堪称“世界菜”,其中“炒牛柳”就是地道中国味
王韬为什么没有选择西式活字印刷技术?
大江奔流 | “阅读+”为实体书店注入深层次动力
文汇时评 | 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2018上海书展 | 理想的阅读,就是不断地重访
2018上海书展 | 上海首发,抵达更广大的阅读人群
上海书展明天开启全城阅读模式
从一家出版社到38家,上海出版走过40年,这个图片展收纳了太多珍贵记忆
理论达人第34集——瞄准强军目标,推动军民融合
《叩问初心——正风反腐鉴古论今》出版
开创融合新格局 探索发展新路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年间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长三角一体化出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江南文化研究丛书”编撰出版启动
【2018网络媒体宁夏行】沙海一梦,穿越千年 《沙坡头盛典》引领宁夏文旅产业加速融合
WCP2018专访②|FISP三任主席McBride、莫兰、Scarantino:东西方哲学对话,还需要越过四道大障碍
文汇深呼吸 | 热播清宫剧将京剧《贵妃醉酒》当作昆曲呈现引发争议,影视剧中的戏曲经典岂能以“非专业”姿态出镜?
亚运看点|泳池“中日之争”即刻上演
这位普通IT技术员,花3年时间完胜FBI,扳倒“比特币第一疑案”门头沟案的始作俑者,堪比谍战大片
这个周末,上海书展里的琅琅读书声,让阅读变得更有温度
2018上海书展 | 周末的人海与书海,汇成生动的阅读表情
上海布“重兵”瞄准科普出版原创高地
那些年,上海留给写书人出版人买书人的闪亮日子
“光克隆”空间显示技术、空气中的电脑 ……本周五上海科博会亮点都在这里,带你先睹为快!
目击三维技术将文物“搬进”计算机
张平小说《重新生活》出版,与14年前的《抉择》相比,这次开启人民视角
2018上海书展| 不说再见!这些最美瞬间,是一座城向品质阅读的长久致敬
2018上海书展 | 上海书展渐成“全民阅读”金字招牌
以首创精神率先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文汇时评 | 让书展成为读书人的嘉年华、出版人的奥运会
“七天七堂课”:发掘国学经典的魅力,为深度阅读“圈粉”
上海书展虽落幕,但海外作家出版人的声音仍在回响
新高考3+3方案,信息技术今后是否会纳入高考加试科目,专家说法来了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只需2毫升外周血即可,新一代无创产前诊断技术有望诞生
国产支线客机ARJ21新装亮相 天骄航空成第二家国内运营商
国际编辑部推动品牌辞书“走出去”,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建立全新出版合作模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