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走了,留下了什么

2018-09-18信息快讯网

“山竹”走了,留下了什么-信息快讯网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受党报评论君之邀,我在深圳跟大家聊一聊“山竹”台风。

“全国人民在担心广东,广东人民在担心放不放假”。不过,这一次高兴得太早:周一正常上班!9月16日,台风“山竹”来袭,一句玩笑话,道出了广东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与能力:紧张,有序,有力。

天灾无情且无常,总是等待着你一千次小心翼翼中的一次不谨慎。广东平均一年5-7个台风,有大有小,若不是时刻保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的政治自觉,与多年来形成的有效应对体系,很难做到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正因此,即便此次“山竹”使得广东历史上首次拉响了全部21地市台风警报,也成为深圳市自1983年以来遭遇的最大台风,但广东应急处置有条不紊,沉着稳重:截至 9月16日23 时,全省累计共转移人员 311 万多人,启用避护场所 20908 个。可见,越是重视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应对灾害就越是从容淡定。

“山竹”过境,守护城市的平安,离不开使命自觉。每当急难险重,冲在第一线的主力,都是我们的军警部队。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总能见到他们“逆风而行”的飒爽背影。9月15日,广东信宜人武部发出一则征召抗击台风短信,不到10分钟,200多名今年刚退役返乡的复转军人马上扛起背包,投入抗御台风战斗。“若有战,召必回”,子弟兵的铮铮誓言,是最令人安心的力量。紧随其后的,还有我们的医疗、救护、安置、气象、水电煤气等保障人员。大街上,堤坝边,村野间,漫天阴沉昏暗中,点亮抗灾灯火的,只有他们以颜色标示的制服——被群众爱称为“小黄人”(交警)、“小红人”(消防)“小白人”(医生)……他们以行动诠释了忠诚与使命担当,是抢险救灾温暖人心的有力支撑。

抗灾救险一线的保障,离不开后方的协调自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台风覆盖广东全境,省与市,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既独立作战,又协调配合,信息畅通,十分娴熟。广东防总统筹各项工作,各地市各部门规定动作到位,创新动作不断。比如,广东公安厅新闻中心,第一时间组建信息群,实时通报情况,并实现各地市公安一线与各大媒体即时“点对点”对接;各个部门、地市工作人员,也都自觉建了各种微信群,无论是抗灾、救援,还是辟谣、科普,都自成系统,同时又开放互通。没有发现遇事找不到人、乱哄哄、首尾不相顾的失序情况。

有人说,每一次灾害带来的“祸”,都在为下次赢得宝贵经验,是另一种“福”。诚如斯言,声势浩大的“山竹”台风,给人们留下的许多城市治理的思考。通勤遭遇断树封路,提醒相关部门,下次台风来临之前,是否可以提前砍矮、剪掉损枝?有些超市、便利店、面包房里的食品被抢购一空,提醒城市治理者还需要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管理市民预期上下功夫;台风来临时,依旧有市民开车出行遇险,依旧有市民上街探访情况,提醒我们要把培育灾害防范意识作为一个课题。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正需要我们不放过每次灾后的反思、总结与积累。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每一次灾害,都是对社会动员、城市治理、心态民风、价值守望等的综合“体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会构成全国其他地方“诊治”灾害的“大数据”参考。只要我们的数据量足够多,足够大,我们应对就会越科学、越准确。在未来征程中,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智慧、有方法,依旧是可以做到“人定胜天”的。

这正是:“山竹”来势汹,抗灾却从容。经验总结好,叫你下回怂。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