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

2018-10-18信息快讯网

他把一种精神化为前行的无穷动力,并让许多人在记忆中珍藏。当年“小扁担”精神在全国广泛传播,它的创造者杨怀远感动了无数人,“小扁担”精神也成为当时“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

1960年,杨怀远从部队转业到上海海运局。不久后,他被安排到客轮上,成为一名服务员,开启了海上“服务之旅”,这也成为“小扁担”精神的起点。

2009年,杨怀远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随着铁路、公路的迅速发展,如今,水上客运行业受到冲击,但杨怀远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小扁担或许会被淘汰,但‘小扁担’精神不会消失。”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信息快讯网

杨怀远。特约记者 董翌 摄

小小扁担一挑就是38年

近日,记者有幸登门拜访这位“时代领跑者”。82岁的杨怀远精神饱满,思路清晰,热情健谈。他穿着一件已有数十年“高龄”、洗得发白的衬衫。据说,这是他当服务员时的工作服。衣服虽然旧了,但承载着他难以割舍的记忆。因此,退休以后,杨怀远还不舍得扔,经常穿在身上,仿佛自己还是当年为旅客奉献的服务员。

除了陈旧的家具外,房间里最多的就是书。“退休以后,我经常看看书,写点客运服务的心得体会。”杨怀远指着书架、桌子上的书籍,乐呵呵地说。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幅幅革命先辈的画像、题词,以及他昔日挑扁担英姿勃发的工作照。

上世纪六十年代,杨怀远工作的“民主5号”轮往返于上海、青岛之间。当时,没有高速公路、高铁,费用低廉的客轮便成了人们走南闯北的主要交通工具。拿“民主5号”轮来说,客轮通常分为一等至五等舱,大部分人都是四五等舱的常客。

杨怀远服务的五等舱,如同集体宿舍,不算散席,光铺位就有146个。每间房间平均有十几张或二十几张上下铺钢丝床,非常紧凑。舱内空气不通畅,格外闷热,不少旅客一上船就抱怨条件差。杨怀远一个人服务这么多人,还要使他们满意,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他还要承担客船上公共厕所的卫生打扫工作。

1963年3月,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杨怀远深受震撼。他把自己与雷锋作了比较——年龄相仿、出身苦,都在部队当过兵。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于是,杨怀远下定决心,按雷锋的路子走,立足岗位学雷锋,当一个雷锋式的客运服务员。此后,他经常少睡觉,快吃饭,走路带跑,抢时间多干活。

他告诉记者,由于航程的安排,上海到青岛的客轮靠岸的时间大都在凌晨。由于码头距离出港处较远,下船后,还需翻过天桥,上上下下多次后,再走好几百米,才能出港。天还没亮,老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挪摸索着走下大约有三四层楼高的楼梯。有的老人气喘吁吁,爬不动了,只得手足无措干坐着发愁。冬天,寒风凛冽,老人皱巴巴的脸一片通红,下巴打颤,鼻涕直流。

于是,杨怀远主动伸出援手,为这些有困难的老人搬运行李。刚开始时他是肩扛手提,这样一次只能拿几件行李。后来,他想到了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小扁担,于是便用它来挑行李。最多的一次,杨怀远用扁担一口气挑了6件大行李,足有120多斤。有时需要帮助的旅客多,挑一担满足不了需要,杨怀远就挑上两担、三担。谁知这一挑就是38年,缔造了留给人们永久记忆的“小扁担”精神。

有不少旅客看到杨怀远挑得满头大汗,十分感动,掏出一把钱硬往他衣袋里塞。杨怀远总是摆摆手,连声拒绝:“我不搞道德商品化,要收钱我们就疏远了。”

后来,杨怀远被提拔为客轮政委。但从1979年起,他三次打报告,请求免去他的政委职务,批准他永远只当一名服务员。这个报告引起了不小震动。周围人都觉得他这么做“有点傻”,劝他“慎重点”。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长期以来,我从事客轮服务工作,探讨总结了许多经验,我想让这些经验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当了政委后,庞杂的政务使我无法投入过多精力做服务。我考虑的不是职务高低,而是如何发挥长处,让旅客出行舒适、愉快,并尽快见到等候的家人,与他们团聚。”1980年,领导终于批准了杨怀远的请求,免去了他的政委职务。

就这样,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杨怀远的两个肩膀上有两块像馒头一样的肉疙瘩。“这是扁担长年累月磨出来的老茧。有时从镜子里看到它们,心里暖暖的。”杨怀远说。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信息快讯网

杨怀远时常会拿出当年挑过的扁担看看,提醒自己无论在哪儿都要有学雷锋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约记者 董翌 摄

“微不足道”的事却让旅客铭记在心

上世纪80年代是客轮行业的“黄金时期”。仅十六铺码头就拥有20多条航线,每天有4万多人次客运量,平均半小时就有一班轮船。

客轮行业蓬勃发展,但设施简陋陈旧的码头却已无法满足大客流的需求。1982年,上海将清代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掉,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它有数个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7个小候船室,有落地门窗、空调、沙发。此外,码头有泊位6个,可同时停泊70米至110米长的6艘客轮。

同时,客轮的种类日益丰富,船上的设施也焕然一新。1980年1月7日,中断30余年的上海至香港客班航线复航。首航的万吨级客货轮“上海”轮,客舱共有8个等级,共115个房间、451个客位,另有25个儿童铺位。船上设有旅客休息室、阅览室、小型医院,还有餐厅、微型电影院、咖啡厅、酒吧、舞厅、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最上层甲板还建有海水游泳池。

“码头、客轮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客轮服务员也必须作出改变,才能化旅客的困难为不难,使他们方便、满意啊!”杨怀远说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杨怀远在扁担的基础上,根据旅客的需求,自制了120多种便民用具。

比如,带婴儿的旅客最伤脑筋的是床太窄。于是,杨怀远在同事的协助下,制成了客轮上第一张小摇床,深受旅客欢迎。他还学广东妇女做了个“小兜兜”,当轮船遇到风浪,孩子的母亲晕船不能照顾小孩时,杨怀远就用“小兜兜”背着孩子扫地抹桌;杨怀远开辟了暖房,帮旅客洗好几大筐尿布后,把尿布拿到暖房里烘干,叠好后再送还给旅客。他还把客舱里的废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站,用卖废品所得的钱买了600多把雨伞、300多根拐杖,送给有需要的旅客。

再拿杨怀远最珍贵的扁担来说,一开始,他使用的都是四尺左右长的扁担,但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光有四尺长的不行了。比如,广州航线,旅客带大件行李较多,于是他专门准备了“加长扁担”,专挑大件。后来,他又有了软、硬、长、短等性能不同的扁担。

杨怀远经常在客轮上遇到一些“老顾客”。他们怀着感激之情,说道:“杨师傅,您还记得吗?18年前,您给我的孩子洗尿布,到港后又帮我们挑行李,送我们去火车站。”“老杨啊,29年前,我在候船的时候发现儿子不见了,急得又哭又叫。幸亏遇到了您,您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找回了儿子。航行途中,您还给我们送饭送水,帮我小女儿洗尿布。”对此,杨怀远感触颇深:“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却让他们铭记在心,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海轮行千里,好事做满舱,在近40年的工作中,杨怀远始终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被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信息快讯网

杨怀远靠着一根扁担为需要帮忙的乘客挑行李。特约记者 董翌 翻拍

扁担或许会被淘汰 但“小扁担”精神将发扬光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慢悠悠的客轮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后来,杨怀远告别了他引以为豪的服务员岗位,结束了38年的“挑担生涯”。“别人退休欢天喜地,我退休以后还哭了好几场,我舍不得离开旅客,我还想为人民服务。”说到这里,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抹去了眼角溢出的泪花。

退休后,杨怀远没闲着。他在外巡回作报告,2005年讲了116场,平均三天一场;2007年讲了60多场。对于作报告,杨怀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去作报告是在给雷锋精神打广告,如果大家都像雷锋那样,就不会再有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杨怀远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小扁担或许会被淘汰,但“小扁担”精神——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不会消失,它只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一点,看看这些旅客留言,就可以知道‘小扁担’精神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了。”杨怀远从橱柜中取出了现存的扁担,记者凑近一看,每条扁担上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当年,我不收旅客的钱,旅客过意不去,就拿支笔,在扁担上签个名,留个言。时间一长,扁担上就布满了字,有人给我数了一下留言,能够认得出的就有三百多处。其中有60多处是外文,包括8个国家的文字。”记者看到,有的旅客在扁担上写上“铁肩担道义,扁担传精神”,有的写着“小小扁担不算长,能为旅客当桥梁”,有的干脆写上“小扁担精神万岁!”。

杨怀远对青年寄予厚望。“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交通运输行业能出现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徒弟超过师傅,一代比一代强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的路还很长,我想与其他老一辈交通人一起带好青年人,使我们航运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位见证客轮行业半个多世纪兴衰沉浮、且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的老人,满怀对新时代航运的期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