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科学新路

2018-11-19信息快讯网

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是发挥北京的牵头作用,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年来,三地各自为战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随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升级等领域的率先突破,一些方面的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一体联动、共商共建的形象开始树立起来,但要实现全方位协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科学新路-信息快讯网

2018年9月,横跨北京通州与河北燕郊的潮白河大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图片来源:东方IC)

京津冀交通建设协同推进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交通成为先行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津冀的轨道交通建设不仅打破行政壁垒加速发展,更与其他多种交通方式配合连接,逐步形成立体交通的新格局。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三地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推动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四年来,石济客专、津保铁路等建成通车,京张、京雄等铁路加快建设,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津冀港口群转型升级、合作深化,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京津冀区域共建成9个运营机场,河北省开通了3个机场,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进出北京的旅客可利用石家庄机场和高铁实现“空铁联运”。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发行100多万张。

北京周边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受到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缺乏、公共服务落差大两大“短板”的制约,补齐两大短板,是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长远之计。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建城际将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京津之间的“双城记”将逐步变为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多城记”。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科学新路-信息快讯网

2018年6月28日,由京津冀晋四省市政府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公司将负责永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这也意味着四地联手治理永定河正式进入实质阶段。(图片来源:东方IC)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经过三地共同努力,京津冀环境治理合作逐步深入,从最初共同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互通工作信息,到开展污染预警和环境联动执法,再到标准、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三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不断建立完善生态管治制度。2017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5.6%。天津市空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17年10月1日至12月25日,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低43%。2017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9.8%。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事关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着眼生态环境治理全局。从实际看,三地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决定了各自政策的差异,只有找到三地之间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更好地激发三地政府的积极性,为协同治理形成长效机制提供坚实保障。因此,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各方实情和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打破各种壁垒,努力实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科学新路-信息快讯网

图为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图片来源:东方IC)

京津冀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京津冀已经初步形成规划对接、要素对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可资借鉴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京津冀着力打造创新共同体、市场共同体,协同创新增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突破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3.4%和6.5%。

中国“最强大脑”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了全国近50%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一极。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重点监测六大高新技术领域总收入同比增长16.3%;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1.6%,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中关村示范区同天津、河北深度对接,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先后建成,中关村企业已在津冀两地分设公司、机构近6000家,国家创新高原巍峨矗立。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通过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一体化程度得到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得到改善。长期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家、天津社科院院长张宝义认为,京津冀三地经济互补性高,产业合作成效已经凸显,通过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踏上“再出发”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京津冀及周边秋冬季抗霾方案发布:工业企业差别化错峰生产,环保标杆企业可以不予限产
今年冬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3%!京津冀及周边为了实现目标正在这样做…
混改助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协同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壮阔历程
湖南:传承发展“枫桥经验”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境外媒体关注!进博会为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
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大开放引领历史性跨越——从壮乡巨变看中国发展的力量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数描40年 | 模范生的经济成绩单
杨志勇:投资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调控不是装装样子 房地产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商务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以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好校风从哪儿来:师德师风,为师之本
新青年·次仁旦达|我在珠峰捡垃圾
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农业呈现稳中提质良好态势
邢志宏:改革创新引领农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
同舟共济 共谋发展合作——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独家V观】习近平牵线 中国菌草助巴新发展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之五】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论习近平主席亚太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共同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亚太经济——国际人士热议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外交部: APEC未能达成宣言, 因为强权政治和经济霸凌遭到大多数成员反对
【100秒漫谈斯理】如何搬走民营经济发展路上的“三座大山”
支持京津冀企业“走出去”(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巡礼)
立法协同支持保障国家战略发展
发挥金控集团协同效应助力民营企业——专访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
苏鲁豫皖四省十市协同发展 合作共赢 推动淮海经济区大发展
习近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牛鼻子” 做好大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央视快评】共同努力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件大事办好
牢记总书记嘱托 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