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

2018-12-05信息快讯网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大地雄心。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支“国测劲旅”,一支英雄的“尖兵铁旅”,一支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

他们用脚板丈量大地,用经纬度描绘祖国山河。建队64年来,他们徒步跋涉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圈。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挺进新疆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国土,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从黄海海平面的零海拔,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从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火焰山,到最低温度零下45摄氏度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标注了一个个新的坐标,为共和国的测绘事业筑起了一座座丰碑,也浇铸起“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丰碑。

他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国测一大队(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现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1991年,他们获得国务院通令嘉奖,被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2016年7月1日,国测一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3周年。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


“宋泽盛号”经纬仪、红毛衣

在国测一大队,流传着“宋泽盛号”经纬仪和一件红毛衣的悲壮故事——

在北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楼展厅,陈列着一台老式测绘仪器,这是59年前29岁的测绘小组长宋泽盛生前用过的经纬仪。

新疆阿尔泰山脉,有一座“尖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突兀凌空的山顶巨石,犹如一把刺天利剑。

1959年7月30日,宋泽盛带领作业组来到这里,在峰顶执行观测任务。踏勘下来,他们个个浓眉紧锁——峰顶,三层楼高的巨形石冠,既陡又尖,四周没有任何遮拦。下面龟盖形巨石之下又是绝壁。通往峰顶最危险的十几米山道,一侧峭壁,一侧悬崖,即使不负重走上去,也心惊胆颤!

如果人先爬上去,然后放吊绳把仪器箱吊上去,仪器可能会碰到石头;如果人背仪器箱攀上去,悬崖边没遮拦,太危险!一名年轻队友主动请战,背上20多公斤重的仪器箱艰难攀爬,大家齐心协力登上了峰顶。在山顶,他们苦战两昼夜,完成作业时已经疲惫不堪。

下山也异常艰难,被冰雹打过的道路湿漉漉的,上面的苔藓又软又滑。队友背着仪器箱下撤,宋泽盛把绳子拴在他的腰间,另一头捆在石墩上,并抓在手里。笨重的仪器箱压得队友伸着脖子直喘气,面色苍白。

“别害怕,千万沉住气,我下去托你一把,你等着。”宋泽盛把绳子交给另一名队友,迂回到身背仪器的队友身下。他左手紧紧扣住石头缝,小心翼翼地伸出右手,试图去抓头顶石头缝里的一棵野藤。

在将右脚插进一个石头缝时,踩落了边缘的绿苔,鞋底猛地一滑。他急忙抓住身边的一棵野藤,但野藤根浅被连根拔起。由于身体失去平衡,队员们眼睁睁看着他坠下山谷!

拉绳子的队友惊叫着,拼命将背负仪器的队友从崖边拽了上去。当队友们在山谷底部找到宋泽盛时,他面部安详,鲜血染红了四周的草地……

那年底,大队党委将宋泽盛的那台经纬仪命名为“宋泽盛号”。

1960年4月底,国测一大队赴新疆南湖戈壁执行国家坐标控制网布测任务。共产党员吴昭璞担任水准测量组的组长。31岁的他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后进入国测一大队。

进戈壁前,他在鄯善县城的集市上给在湖南老家的妻子和快出世的孩子买了3斤红毛线。

南湖戈壁,是个干涸的荒漠,人称“死亡戈壁”。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一具具骆驼的白骨。地表温度45摄氏度烤得人烫脚,公务箱里一整箱蜡烛已融化成一锅汤,指南针在这里也失灵了!

第二天,吴昭璞起了个大早,准备给队友的水囊灌水,却发现装满清水的水桶烤漏了,水已经渗进了戈壁沙地里。水桶空了,没水了,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没了水,就意味着死亡!

沉默了片刻,吴昭璞果断对队友们说:“必须尽快撤离!你们两人一组,确定好路线赶紧往外撤,我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那时,队里的仪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贵重得很。

“不行,这样你太危险了!要走大家一起走!”年轻队员想争辩,吴昭璞坚定地说:“一起走不行……你们轻装走出戈壁,我等你们回来,咱再把活儿干完。”他把仅有的一个水囊递给一个年轻队员,这个队员没有要。

两天后,队友们开着装有清水的汽车朝这里奔,可节骨眼上,汽车却陷进了沙窝,动弹不了了!他们赶回来时,看到的却是悲壮的一幕: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滩,嘴里、鼻孔里全是黄沙,双手的十指深深地插进沙子里......他已经永远长眠在了戈壁滩,头朝着队员们走时的方向。

手腕上手表的指针还在跳动!帐篷里,绘图的墨水被喝干了,牙膏被吃光了,但所有的仪器和数据资料完好无损,被他用外衣严严实实盖着,上面压着石头。

队友们放声痛哭:“兄弟啊,水来了,你却走啦!”那一天,是“5.1”国际劳动节!大伙儿含泪掩埋了吴昭璞,陪伴他的还有一只装满清水的军用水壶。3斤红毛线后来被队友寄给了他的妻子。

多年后,吴昭璞的儿子吴永安来到父亲单位,身上穿着妈妈用那3斤红毛线织的红毛衣。当年一起作业的老队友,看到这件红毛衣,泪水潸然而下。

吴昭璞牺牲16年后,吴永安也成为大队的测绘队员,第一次野外作业就来到了父亲当年的牺牲地,他带了两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

吴永安没有找到父亲的坟冢,由于道路变迁,当年埋葬父亲的地方已是一片乱坟冢。他只知道父亲在这一片,但不知哪个是父亲的坟茔。

他抱着水桶在每个坟头洒上水,喃喃地说:“父亲,我没有见过您,当年您是渴死的,今天我来看您,给您带来了水.....”

在吴昭璞牺牲30多年后,一大队中队长张全德带着10名年轻测绘队员,又在这里奋战了42天......

从1954年到1989年,国测一大队先后有46名队员在野外测绘一线殉职,长眠在了沙漠、沼泽、雪山和戈壁滩上。有病故的,有因干渴、冰冻、车祸等去世的,有坠入悬崖深谷、掉进雪窟、跌入江河等罹难的,还有遭遇劫匪被残杀身亡的……

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有烈士的称号,大多数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有的连生平材料都没留下。


六登珠峰,把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生命禁区”。相当一个时期,相关珠峰数据被外国“测量权威”垄断,中国不得不使用外国人测定的并不准确的高程数据。测绘珠峰高程,事关祖国荣誉和尊严!国测一大队先后六次测量珠峰。

1975年5月27日,3米高的橘红色测量觇标第一次竖立在珠峰峰顶,8名测绘队员准确地测出珠峰“身高”8848.13米。这是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打破了长期以来为外国垄断的珠峰科学勘测。数据公布后,立即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世界的承认,并保持了整整30年!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1975年珠峰测量登顶成功。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1975年珠峰峰顶交会测量。

8名测绘队员,已有两人离世,健在的6人大多年近八旬。珠峰攀登,成为镂刻在他们心中的永久印记。

2015年5月下旬,邵世坤、郁期青等6位珠峰测高老队员、老党员重逢在西安,特别激动。6月25日,他们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寄出一封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他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总书记给他们回了信。

“捧着回信,我无比激动,一种至高无上的自豪感、荣誉感涌上心头。”79岁的退休高工郁期青动情地说,“343个字,情真意切、字字千钧,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老同志的亲切关怀、对测绘工作的高度褒扬,字里行间更饱含着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殷切期望。”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 2015年5月,6位健在的珠峰测高队员重逢在西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郁期青三上珠峰。1975年,在海拔7050米的珠峰北坳重力测量之后,他连续攀登了几座雪山。由于严重缺氧加上体力透支,重感冒引起肺水肿、胸膜炎,持续高烧10天,体温徘徊在41度上下,被紧急送往日喀则野战医院抢救40多天,体重由70公斤降到35公斤,又被飞机转到北京309医院治疗160天。最后留下了胸膜粘连、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后遗症,牙齿也基本掉光了。

郁期青干野外测绘40年,与妻儿两地分居17年。他曾四上西藏、五进青海、七入新疆、八赴甘肃,徒步测量12万公里。珠峰上200多个日日夜夜,最令他难忘,“在那些峥嵘岁月里,我们有牺牲的悲壮,更有生命的辉煌。”

83岁的邵世坤曾四上西藏、七进新疆。1959年,在新疆哈尔克山雪山峰巅,他曾坚守七天七夜。

30年后的2005年,我国政府决定复测珠峰,国测一大队队员再攀珠峰。他们第一次将现代大地测量与经典大地测量等测量技术相结合,精确测出了8844.43米的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并创造了六个“世界第一”——我国登上了世界测绘科技新高峰。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珠峰交会测量示意图。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5年珠峰复测开营。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5年珠峰复测中,登顶测量分队队员柏华岗、任秀波、刘西宁攀登到海拔6800米的冰壁之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登顶测量分队队员刘西宁正在通过海拔7000米冰裂缝。

任秀波、柏华岗、刘西宁、白天路4人,是这次珠峰复测的登顶测量分队队员。

3月29日,他们到达珠峰大本营,背着近15公斤的重力仪,穿着厚重的登山靴,一趟趟地采集重力数据,进行适应性行军。

4月27日,在通往7790米营地的路上,当任秀波等艰难攀登到7500米时,突遇特大暴风雪。指挥部立即发出“所有人迅速下撤”的命令。

任秀波不愿失去这个高度的测量机会。他在60多度的雪坡上,用冰镐刨了一块小平台,放好仪器采集数据。手套太厚无法操作,他一把摘掉了鸭绒手套。手指已经麻木不能动弹了,他将手砸向冰镐,以此刺激神经,增加血液循环。

5月21日,任秀波和柏华岗等再次艰难地抵达7790米登山营地。任秀波在暴风雪中架起重力仪测量,并用GPS接收机测量了该点的三维坐标。柏华岗在一旁记录。至此,中国测绘队员第一次把重力测量推进到了海拔7790米的高度,打破了重力仪测绘高度的世界纪录。这在人类测绘史上还是第一次。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在海拔7028米的北坳,测量觇标和雪深雷达探测仪正在测试。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雪深雷达探测仪在珠峰峰顶。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登顶测量分队队员在海拔7028米处合影(左起柏华岗、任秀波、刘西宁、白天路)。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在海拔7790米处,柏华岗和任秀波拉起队旗合影,队旗上有珠峰复测全体队员签名。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登顶测量分队队员在珠峰峰顶测量。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橘红色的测量觇标矗立在珠峰峰顶。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5年珠峰复测纪念碑。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任秀波正在进行重力测量。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测绘队员在大本营对珠峰峰顶进行交会测量。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队员们正在进行GPS测量。

在被称为“死亡营地”的6500米营地,任秀波留守了40多天,没有洗过一次脸,面部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变成了棕褐色,多处被晒裂,体重下降了10多公斤。他因此落下了后遗症:心脏肥大、脱发、记忆力衰退。至今走路或站立时间一长,冻伤的右脚就有些麻木。在此次珠峰测高中,他荣立二等功,2006年获全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西部测图,英雄决战无人区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2006年,国家实施了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简称西部测图工程),国测一大队又重任在肩。工程作业区域主要在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等地区,这里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可可西里无人区,许多高寒地区被视作“生命禁区”。青藏高原西部的C1测区,平均海拔5000米,天气诡谲多变;昆仑山脚下的B12区域,深入无人区域500多公里,到处是沼泽和草地;塔里木西部B区域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200多公里……

此后5年间,队员们艰难挺进在上述地区。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洪水猛兽、雪崩雷击、地温70摄氏度的沙漠、零下40摄氏度的冰川,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每辆作业车上,尽管都配备了海事卫星车载监控设备,装备了海事卫星通讯系统和北斗一号通讯系统,但他们每天面对的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可预知的危险,陷车就是让他们头疼甚至“崩溃”的常事。

“那些沼泽地只要不结冻,车辆就不敢开进去,开进去就是个死!一天陷进去十几、二十几次车,我们都快要疯了。”一中队中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柏华岗说。

藏北无人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恶劣,空气稀薄,队员们一次次经历着风雪严寒的袭击和无休止的陷车、挖车。

2008年8月,刘伟东随作业小组作业。一天,4辆作业车正往B12作业区域进发,经过草地时,第2辆陷了进去,动弹不得。大伙儿拿出钢丝绳、铁锹等家伙,垫、拉、拽、挖,终于把车弄出来了。绕行的作业车走着走着,也陷进去了。

19公里的路,一个半小时里,陷了14次车,最多一次陷进去3辆。无奈,指挥部决定,所有车辆和人员撤回,待冬季结冻后再作业。

11月时,这里天寒地冻,车辆能通过了,人却受不了。晚上,零下二十四五摄氏度,冷得人直打颤。钻进帐篷,人躺在睡袋里,早上起来时哈气的睡袋口结下了冰溜子,掰都掰不动。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8年10月23日,队员们在藏北无人区做像控返回时,为躲避大雪封山赶路途中车陷冰河进行自救。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8年6月25日,一辆作业车在藏北无人区被陷,正在进行自救。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9年8月9日,刘伟东和周喜峰分乘两辆“沙漠摩托”挺进作业区,途中,一辆“沙漠摩托”发生机械故障,被推上沙丘顶部,测定经纬度后,另一辆继续向作业区挺进。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9年9月25日,刘伟东、周喜峰、张伟和李彪四人徒步跋涉在新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野外作业出去就是几个月,走到哪里算哪里,帐篷搭在哪里住哪里。他们睡过草地、雪地甚至坟堆……

2006年5、6月间,在唐古拉山青藏公路线最高点位,年轻队员程虎峰、宗峰奋战了16个日昼夜。他们说,从来没有像那次那么透彻地体味到刺骨的滋味,寒冷就像要从骨头缝里钻进来,要浸透每个细胞,冻结每滴血液。

“有人觉得这叫苦,有人又觉得这是享受,苦日子过惯了,这日子也挺好。谁也改变不了自然环境,但是你要在苦中作乐,要乐观。没有信念,你绝对就崩溃了!”谈起野外测绘的艰辛,柏华岗说。

作为一中队党支书,他经常跟队员们聊天:“苦难就是咱的财富。现在想想,咱搞测绘的以前受的苦,那都是财富,经历的那都不是困难,就是一个小坎坎儿,一脚就迈过去了!你经历的越多,你的胸怀就越宽广。”

在他看来,常年在西部测绘,白天能看到很蓝很蓝的天,晚上看满天的星斗,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热爱,“天上是数不过来的星星,碰上农历十五、十六,那个月亮很亮很亮,上下山不用你打手电筒......我们才是正宗的驴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8年6月14日,在藏北无人区高海拔地区野外作业时,一名测绘队员正用喷灯烧高压锅煮方便面。

44岁的业务科长商永杰,干测绘已经23年了,大半个头部已谢顶。他对记者说:“常人都觉得干测绘很苦,但我很自豪。我们给国家建设服务,奉献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干好它。再说,我去过别人一辈子也去不了的地方,看过他们没有看过的风景......苦乐并存,就看你想啥、追求啥!”

他们时不时看到棕熊、野牦牛、藏羚羊等高原动物,看到“高原长跑健将”——藏野驴四蹄腾空飞奔、跟车辆赛跑的情景,“成群结队的黄羊在奔跑,起起伏伏的,就像海洋一样。”

2011年8月26日,我国对外宣布:历时5年多、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国土范围的24182幅最新的1:5万地形图数据及数据库全面完成。这意味着,我国从此告别了213万平方公里陆地没有精确图的时代,陆地国土实现了1:5万地形图的完全覆盖!

记者手记:

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在国测一大队采访的每一天,我都被英雄们的故事感动着、震撼着。几十年来,这支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经天纬地,用生命丈量着祖国的山河。

他们每年在野外作业10个月,就像候鸟一样,春天绿叶发芽时出征,树叶黄落时归来。他们一次次向自然界和生命极限发起冲击,在执着竖起测量标杆的同时,也树起了英雄群体的精神标杆和人生标杆。

在新疆南湖戈壁,地面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青黑色的石头热得烫脚,走在沙地的蜥蜴都是三只脚着地、腾出一只脚;“刚出锅的馒头很快就能干透,每咽一口,就像往食道里塞锯末”,由于嘴唇、牙龈同时出血,咬过的馒头就像盖了一枚红印章……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05年珠峰复测时,国测一大队珠峰临时党支部在珠峰测区帐篷里组织支部生活会。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13年,测绘队员正在进行现代测绘基准一等水准测量高山草原作业。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2014年,队员在西藏进行水准测量。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队员们在海里进行水准观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队员正在进行大地基准水准观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荒岛之夜。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对港珠澳大桥进行GPS观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队员们正在对港珠澳大桥总督大桥进行水准夜测。

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信息快讯网

▲路在脚下延伸。

“忠诚奉献是我们这个队伍的魂。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所以说改变的是人的装备,不变的是测绘人的精神和作风。”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表示,国测一大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要求的那样,“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近年来,国测一大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迈出了一条以大地测量主业为根本,以新型基础测绘为方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他们以高新装备应用为依托,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仪器设备,向海陆空拓展服务领域,有效拓展了航空重力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水域测量、InSAR监测等新型基础测绘业务领域,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能力。大队技术研究开发部主任刘伟东说:“我们的测绘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三角测量已经完全被GPS代替;全野外测图已经基本上被航空摄影测量代替……”

“我们引进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搭载在飞机上,可以测量过去人到不了的高山区、无人区和茫茫大海;引进的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可对地面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拍照;引进的声呐测深系统可以对江河湖海水下地形进行全覆盖扫描;引进的新型天文测量系统、世界精度最高的陀螺仪,已广泛应用于天文定向和精密贯通测量;引进的地基雷达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应急监测和变形监测……”大队新技术应用部主任陈真说。

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尚小琦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们坚守的品质始终没有改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忠诚奉献的品格没有变,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变,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前头的传统没有变……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已然成为这支英雄队伍的灵魂,正被一代代测绘人传承着。

文:报驻陕记者 韩 宏

图:国测一大队供图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