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世界 | 以色列人说的“虎刺怕”,是表扬还是批评?

2018-12-13信息快讯网

行走世界 | 以色列人说的“虎刺怕”,是表扬还是批评?-信息快讯网

▲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前往做逾越节祷告。|视觉中国

在现代希伯来语中,有一个非常传神的词可以把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都体现出来,那就是成天被以色列人挂在嘴边的“虎刺怕(Chutzpah)”。

这个词之意可以有两个全然不同的理解:当一个以色列人胡搅蛮缠、厚颜无耻、刚愎自用、毫无底线的时候,说他“虎刺怕”就差不多是“不要脸”之意;当一个以色列人身处逆境却仍能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时,“虎刺怕”就等同于“肯登攀”。每天在“不要脸”和“肯登攀”之间大尺度摇摆的以色列人,也经常体现出这两种截然不同情境的复杂综合体——毕竟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毁誉参半”一直和现代以色列国纠缠不清。

其实,仔细想想,“虎刺怕”的两个极端并不难理解。很多事情,根据结果的不同,过程中的行为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比如一位条件不佳的男生锲而不舍地追求“女神”,如果最后成功了,那么他在这过程中的死缠烂打、死皮赖脸都可以被称为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就是“虎刺怕”呀!然而如果他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失败,到最后也未能成功,那么这过程中的所有努力坚持、绝不气馁就更像是惹人厌烦了,这不也是“虎刺怕”吗?

在讲解以色列作为高科技国度、创新与创业国度的众多畅销书中,“虎刺怕”一直被用在比较积极的语境中——正是因为以色列人不屈不挠、从来不接受“不”的回答,才使得以色列可以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稀缺的自然资源下仍然成功突围,将高科技产业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口中用到“虎刺怕”这个词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却都是贬义的。比如一个特别缺乏公共道德的以色列人在公共场所插队,或者在周五上午超市人最多的时候推着装有50件商品的购物车还硬要站在10件以下商品的快速结账通道,又或是在明码标价的商店硬是要砍价砍到地老天荒不依不饶,就会被周围的人骂:真是“虎刺怕”!

在践行“虎刺怕”的方面,很多以色列人也是有侥幸心理的——有枣没枣打一杆,虽然非常不合情合理,被外人所不支持,但是万一有1%的可能性被我抓住机遇,从而得到突破呢?于是你可以看到脸皮超级厚的以色列人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势下,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海水淡化成功带来淡水自给自足,沙漠中的滴管喷灌技术让干旱地区成为经济作物种植区,插队且逃票成功节省了几谢克钞票,乱停车还没被罚款,等等等等。

以色列不仅仅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把“虎刺怕”体现得太接地气,在近东地缘政治和外交上也很不让人省心,经常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亲戚们尴尬不已。来自美国纽约的犹太裔漫画作者萨拉·格莱登在参加了以色列犹太回归组织Birthright组织的以色列之旅后,画了一本名为《如何在60天之内读懂以色列》的漫画书,其中就形象地将美国犹太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关系比喻成“宴会上邻桌你家那个不像话的大舅喝多了又在耍酒疯,作为亲戚你很想阻止他的丢脸行为,但是又很怕一站出来就暴露了你们之间的亲戚关系”,真是够尴尬。以色列右派政党在巴以和平进程、约旦河西岸建造非法犹太定居点等很多问题上,真是体现了国家级的“虎刺怕”,让很多左派美国犹太人既愤怒又心忧。

美国著名犹太律师、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娜塔莉·波特曼选修课的老师阿兰·德肖维奇在1991年写了一本名为《虎刺怕》的书,一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在这本书的开篇,他就指出美国犹太人需要更多的“虎刺怕”,因为美国犹太人还不够强势不够硬气,这样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抗击反犹主义。或许美国犹太人还不够“虎刺怕”,但是以色列人已经把“虎刺怕”演绎到了极致。


作者:关鹤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