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

2018-12-18信息快讯网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今天上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程开甲位列其中。

仅仅在一个月前,这位参与制造“东方巨响”的人刚刚离我们而去,享年101岁。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54年前,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程开甲和他的战友们挺立在茫茫戈壁上,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欢呼着。

那时,程开甲和战友们风华正茂;

那时,他们芳华正好;

那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时间,让事业不朽;时间,让人老去。程开甲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是2017年 “八一勋章”的颁授仪式。和所有平凡的老人一样,皱纹爬满了他的脸庞。那一天,这个曾经许下科技救国誓言的热血少年,这个曾经留学英伦的物理天才,这个曾经隐姓埋名藏身罗布泊的“核司令”,只能坐在轮椅上,接受着年轻一代崇敬的目光。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核试验战场上的这些“老兵”,用一生诠释了一个信念——为国铸盾、自强不息的钢铁信念!历史选择了他们那一代人,他们那一代人也创造了历史。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程开甲(左二)与科研人员探讨技术问题。资料图

生命是短暂的。在历史的舞台上,程开甲他们那一代人静悄悄地来,如今又静悄悄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座无言的丰碑——罗布泊深处,那朵永不消散、冲天而起的蘑菇云。

西风凛冽,黄沙漫卷。这座历史的丰碑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过去多久,我们的记忆都不能随风而逝,也不能被黄沙掩埋。

我们要永远记得,正是有了程开甲他们这一代人的默默奉献,我们才能有今天的中国。

为共和国铸盾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晚年的程开甲在认真查阅科研资料。资料图

期望“家里能出一个读书做官”的祖父,早早地为程家的未来长孙取了一个“开甲”的名字,意即“登科及第”。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经营纸张生意的“徽商”家庭。祖父程敬斋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望家里能出一个读书做官的人,在程开甲还没有出世的时候,他就早早地为程家未来长孙,取了一个“开甲”的名字,意即“登科及第”。

后来的成长轨迹证明,程开甲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程开甲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4位教授严格的数理学习训练和科学精神的训练。

1941年,程开甲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有着“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之誉的玻恩教授的学生。

玻恩一生带过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位中国学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昆、程开甲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程开甲院士(左三)年轻时出国留学时的留影。资料图

在玻恩身边的4年,程开甲结识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谔、谬勒、鲍威尔等科学巨匠。1948年,程开甲获得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学位,由玻恩推荐,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沐浴着新中国旭日东升的阳光,程开甲谢绝了导师玻恩的挽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回国前的一天晚上,玻恩和程开甲长谈了一次。知道他决心已定,导师便叮嘱他:中国现在很苦,自己多买些吃的带回去。他感激导师的关心,但在他的行李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全是他购买的建设新中国急需的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程开甲先在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担任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院校调整,他从浙江大学调到南京大学。为了适应国家大搞经济建设的需要,程开甲主动把自己的研究重心由理论转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1958年至1960年,根据组织的安排,程开甲和施士元教授一起创建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为南京大学核物理发展打下了基础。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刚到核试验基地时的程开甲。资料图

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从此,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队伍的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

1960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突然把程开甲叫到办公室:“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借调你,你回家做些准备,明天就去报到。”说完,校长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交给他。

看到郭校长满脸的严肃,程开甲什么也没问,很快就动身到北京,找到了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花园路3号九所。这才得知,原来是要搞原子弹。

就这样,程开甲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中国原子弹研制初期所遇到的困难,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根据任务分工,程开甲分管材料状态方程理论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那段时间,程开甲的脑袋里装的几乎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站在后面的邓稼先提醒说:“程教授,这儿是饭堂。”吃饭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筷子倒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着,思考着。

终于,程开甲第一个采取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1962年上半年,经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关,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闯过无数难关,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提到了日程上。

为了加快进程,钱三强等二机部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钱三强提议由程开甲负责核试验的有关技术问题。

这意味着,组织对他的工作又一次作了调整。程开甲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理论研究,放弃自己熟悉的,前方的路会更艰难。但面对祖国的需要,他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技术。

后来,程开甲在一篇题为《核试验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的文章里,谈到了当初他去开拓这一全新领域时的复杂与艰难:“这是一个大型的、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必须有机配合……既要有全局理论上的系统分析,又要通过实践,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去干。”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程开甲开始组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承担起中国核武器试验技术总负责人的职责。从此,程开甲既是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同时兼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所改为研究院后,兼副院长。直到1977年,程开甲被任命为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免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一组组数据、一段段史料,记录着程开甲在核试验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以及他为中国核事业发展立下的不朽功勋——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图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

1966年12月,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成功,程开甲提出在塔基一定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效果很好。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程开甲提出了改变飞机飞行方向的投弹方案,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1969年9月,中国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程开甲设计的自封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安全“自封”,防止了“放枪”和“冒顶”。

1978年10月,中国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程开甲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从1963年第一次进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回京工作,程开甲在戈壁滩工作、生活了20多年。20多年中,他成功组织指挥了从首次核爆到之后的地面、空中、地下等方式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20多年中,他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

“说起罗布泊核试验场,人们都会联想到千古荒漠,死亡之海,提起当年艰苦创业的岁月,许多同志都会回忆起搓板路、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但对于我们科技人员来说,真正折磨人、考验人的却是工作上的难点和技术的难关。”多年后,程开甲院士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想,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仅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战风沙、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刻苦学习、顽强攻关、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观点、新思想的提出和实现,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程开甲院士晚年时题词:“创新、拼搏、奉献”。

他一辈子都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当官人”,他头脑里从没有 “权力”二字,只有“权威”:“能者为师”的那种权威

科学家们为共和国的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1965年5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为中国原子弹爆炸作出贡献的有功之臣。程开甲和他领导的核试验研究所的董寿莘、孙瑞蕃、忻贤杰、乔登江、陆祖荫、吕敏、王茹芝等技术人员受到接见。1966年,朱光亚、郭永怀、王淦昌、陈能宽和程开甲等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资深院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中央军委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主席把“八一勋章”颁授予他。

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这是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写在立功受奖光荣榜上的名字,只是少数人,而我们核试验事业的光荣属于所有参加者。因为我们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千百万人共同创造,我们的每一个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程开甲院士如数家珍,列举着战友们所做的工作。

走进程开甲的家,陈设,简单、质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离开戈壁滩后的程开甲,一直保持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过着与书为伴,简单、俭朴的生活。

程开甲一辈子都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当官人”:“我满脑子自始至终只容得下科研工作和试验任务,其他方面我很难搞明白。有人对我说‘你当过官’,我说‘我从没认为我当过什么官,我从来就认为我只是一个做研究的人’。”

程开甲一生除了学术任职,还有过不少职务,但他头脑里从没有 “权力”二字,只有“权威”:“能者为师”的那种权威。

程开甲一辈子最怀念的战友是张蕴钰将军。他称之为“我的老战友,我真正的好朋友”,“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核司令,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核司令。”

作为核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张蕴钰全面负责核武器试验;作为核武器试验基地和基地研究所的技术负责人,程开甲全面负责核试验的技术工作。他们在戈壁共同奋斗了十几个春秋,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以及多种方式的核试验任务。

1996年,程开甲心中这位“伟大的核司令”写了一首诗,赠给程开甲:

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

轻者上天为青天,重者下沉为黄地。

中华精神孕盘古,开天辟地代有人。

技术突破逢艰事,忘餐废寝苦创新。

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

改革先锋 | 程开甲:101岁的“核司令”去世一个月,他让我们不再弯腰低头-信息快讯网

▲  程开甲院士晚年时题词:“创新、拼搏、奉献”。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综合自军报记者微信公号、人民日报等。

如瀑挽联,八宝山送别“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现场画面让人心碎
致敬!程开甲院士和他的战友们: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创造了历史
美驻中东舰队司令在巴林官邸突然死亡,军方:是自杀
揭秘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情,期间毛泽东送了邓小平哪八个字?
【数说改革开放40年】40年减贫7.4亿人
《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第一集 这个时代超级燃
一个属于“技术实力派”的好时代
品身边的人与我们的城,随时代一同心跳一起沸腾
在华西村,看见年轻人改革开放的活力
文汇早读 | 一个属于“技术实力派”的好时代
甘肃古浪四中——学校办得好 移民心自安(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学校篇)
向我们共同的四十年致敬(人民观点)——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①
4分钟速览: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十七集、第十八集
“民进党主席补选大乱斗”开演!蔡英文:走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文汇时评 | 农田成网红,世界级郊野公园离我们有多远
热评 | 揭穿美国双标嘴脸的记者,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一个人和一幅画 | 张瑞田
【央视快评】向着决胜第一个百年目标奋进
改革先锋 | 于敏:隐姓埋名28年,因为他,中国成了世界上拥有氢弹的五个国家之一
美政府最新报告:美国无力对抗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八年后才有可能赶上
38岁第三胎,娃爹成迷,一切归零的张柏芝,还想要一个宝宝
我在大会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廊下老人聚新屋看直播,感慨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我在洋山边检站聆听总书记讲话 | 持续深化边检改革,不断优化出入境通关服务
"改革先锋”100人之程开甲:“我搞原子弹,是‘命中注定’的”
尤权会见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活动的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代表
"改革先锋”100人之戴明盟:“祖国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不辱使命”
加拿大总理:我们的司法是独立的,就是还没告诉特朗普......
新华网评:这份伟大的宣言书何以令我们心潮澎湃
特朗普签署命令重组太空司令部,美军距离“太空部队”还有多远?
“给你一个马克,我可以回收四个”,跨界研讨:当代科技让国际竞争“变脸”
辛识平:这份宣言书,何以令我们心潮澎湃
微视频|我们的40年
美丽乡村·山西宋家沟村:一个移民新村竟成了县里第一个国家3A级景区!
【中国那些事儿】这位中国姑娘在新加坡的一个小举动 让外国网友们“暖化了”
120秒能创造多少价值?中国:一个亿!
文汇记忆 | 美军司令眼中的志愿军: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但也是有修养的敌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