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派从历史深处鲜活走来

2019-01-19信息快讯网

海上画派从历史深处鲜活走来-信息快讯网

海上画派从历史深处鲜活走来

“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昨天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

“吴昌硕,到!任伯年,到!……”这几天,一段热闹的创意H5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视频中,上世纪诸位海派艺术大师竞相前来报到,飞禽走兽随大师们的敲击声欢呼雀跃。大伙儿奔走相告的,正是昨天于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的“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而动起来的这些人与动物,大多出自此次展览呈现的海派大师及其画作。人们惊呼:“这些海派大师们也太接地气了吧!”事实上,百来年前,海派绘画就是这么接地气!

海上画派从历史深处鲜活走来-信息快讯网

19世纪下半叶海上画派的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时,上海的开埠吸引了画家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他们大多靠卖画为生。长久以来文人画主导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绘画审美,突然被海派画家捅了一个大窟窿。一时间,赏心悦目甚至万紫千红的画面从天而降,飞入寻常百姓家。

“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历时一年研究整理,由海派大家陈佩秋担任顾问,集中呈现早期海派画家以豫园为中心、以社团为纽带海纳百川的绘画盛况。展览共汇集从各地借展的海派早期近70幅重磅精绝之作,涉及的名家包括“沪上三熊”“海派四杰”等多达数十位。首来沪上卖画一举成名的张大千,以及拜吴昌硕为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等作品,也悉数亮相。吴昌硕的曾孙吴越还特别提供了家传几代人的珍藏品予展。这些展品大多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以雅俗共赏、开放包容为特质的海派绘画如何令今天的观众读懂,这个展览通过今天的思维和科技来创新展陈、表达方式,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比如特别以信息可视化图表按照年代编排来呈现生涩的史料信息,制作普及海派知识的科普图表,也辟出一个展厅复制豫园场景效果,以场景+作品+文献+电子互动的方式呈现海派早期主要社团及代表画家作品。

海上画派从历史深处鲜活走来-信息快讯网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别梳理了海派绘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书画社团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唐永余指出,开埠后,上海先后出现了萍花书画会、飞丹阁雅集、豫园书画善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等近百个书画社团。这些社团不再局限于古代书画家吟诗作画的文人式雅集,而是侧重于书画家之间的互帮互助,通过举办各种聚会、展览为来沪的画家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正是会员之间彼此交流切磋,逐渐形成了海派雅俗共赏的风格,也保留了每个画家鲜明的个性。这些近代书画社团不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日常生活交际,满足了书画家的精神需求,也为他们的作品推销起到了很大作用,并且日益被赋予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图:刘海粟美术馆官方微信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