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一首幸存的弟弟写给逝去哥哥的挽歌

2019-03-14信息快讯网

《兄弟》:一首幸存的弟弟写给逝去哥哥的挽歌-信息快讯网

▲大卫·克兰迪 著,姚瑶 译,中信出版 · 大方

加拿大作家大卫·克兰迪在他的第二部小说《兄弟》近日由中信大方引入国内。这部小说中通过多伦多一个特立尼达移民家庭为中心,讲述了大时代变迁下一个黑人家庭的巨变。克兰迪通过迈克尔和弗朗西斯两兄弟的成长经历,唤起人们对种族、家庭、身份认同、个人尊严等问题的思考。

在这本精巧、哀婉的小说中,读者跟随成年后的迈克尔在当下与1980年代的斯卡伯勒之间穿梭。那是一个多伦多的社区,住着贫苦移民与他们被剥夺公民权利的孩子,被人戏称作“斯卡勒姆”“斯卡比斯坦”。但弗朗西斯和迈克尔的母亲坚定地相信机遇终会到来,在痛苦与汗水中,坚持让两个儿子规矩行事。“你们两个就是顽石!”她用特立尼达的方言训斥他们,警告他们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想黑人,她的儿子绝对不能成为罪犯。弗朗西斯和迈克尔在母亲的爱护下并未因歧视而变得愤世嫉俗,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哥哥弗兰西斯爱上了嘻哈音乐,怀抱着音乐梦想,弟弟迈克尔爱上了邻家女孩爱莎,陷入懵懂的爱情中。

在这本小说中,迈克尔和弗朗西斯两兄弟的童年时代最有张力的一幕发生在便利店谋杀案新闻后。两个孩子因为惧怕“黑人杀人犯”而无法入睡。他们的母亲说他们是安全的,求他们相信自己很安全,但弗朗西斯激动地说:“我不相信你”。而她回答:“我需要你相信我。”正是由于她对自身安全的深信不疑,她的世界和儿子们的世界变得截然不同。这就是他们最根本的文化差异:她有一个虽然遥远但愿意接纳她的国家,而即使她的努力不会带来回报,她的工作也不会导致她被警察杀害。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迈克尔也开始看见哥哥眼中的世界。“一天早上,我和弗朗西斯一起朝信报箱里看,看头条关于最近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报道,玻璃上反射出了我俩的脸,将我们自己包围。”即使如此,弗朗西斯还是在努力。他照顾笨拙的弟弟,后者和邻居家的男孩子打交道时总说些不合时宜的话(“没错,我们自己人确实酷毙了!”)。弗朗西斯不让他接触戴西里理发店里谈论的那些危险和徒劳的梦想,在那里,戴着头巾、留着新潮发型的移民孩子“找到全新的语言……明白内涵与肤色同样重要。”

然而这一切都在1991年的炎夏改变了,种族隔离愈加严重,警察开始打击黑人移民。在迈克尔他们经常聚会的理发店里,警察们隔三差五就会造访,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对他们进行搜查。最终,不愿意低头、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的弗朗西斯就这样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而警察却告诉他的妈妈,是你儿子有情绪问题,警察开枪是正当的。

弗朗西斯去世十年后,迈克尔和妈妈也都没有从失去至爱的伤痛中走出来。尽管一些有色人种在西方社会获得尊重,但种种的歧视,种种的不公,种种迈克尔想不通的不合理却依然存在,依然是堵住许多人出路的巨石。

《兄弟》面世后,上榜《时尚先生》《科克斯书评》《卫报》年度图书,横扫各大文学奖项——加拿大罗杰斯作家信托奖、多伦多图书奖和埃塞尔·威尔逊小说奖,并入围吉勒文学奖和阿斯彭文学奖。《七杀简史》作者、2015年布克奖得主马龙·詹姆斯诚挚推荐道:“这是一首幸存的弟弟写给逝去哥哥的挽歌,如此精彩又饱含力量,带着生命的律动有节奏地讲述着。”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