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

2019-03-26信息快讯网

民主改革六十年,西藏经历沧桑巨变。变革需要时代机遇,也需要个人主动做出选择。在西藏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有人鞠躬尽瘁,有人勇挑重责,有人刻苦钻研,有人甘守平凡,共同用奋斗创造着西藏的明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负使命,便是时代的英雄。

把人民幸福放在心上

“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这是开国将军谭冠三临终时的请求。1959年,他参与领导了西藏民主改革。终其一生,老人最惦念的,一直是西藏。

先辈事迹仍在传扬。60年间,各族干部也在高原追随着先辈的足迹,把人民幸福始终放在心上。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40年前,一名35岁的基层干部请人写了这样一幅条幅后,毅然进藏。

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他叫孔繁森,1979年起两次入藏工作,1992年第二次期满时,自治区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

载誉归乡,还是守苦寒边疆?孔繁森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直到两年后,他将生命也献给了西藏。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的话正影响着更多的人。

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德吉央宗在农忙时节帮助农民开拖拉机播种(2015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10年,藏族女大学生德吉央宗从内地回到拉萨河畔,在白堆村当起了村官。如今,她扎根基层已9年,昔日贫困村成了“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

2018年,西藏新增2100个村(居)达到脱贫摘帽标准;74个县(区)中摘帽县达55个。数据背后,是无数默默付出的身影。

“千般难、万般难,心有百姓就不难。”德吉央宗说。

把西藏建设扛在肩头

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通车,西藏从此有了公路。

4360公里的公路沿线,3000多位筑路烈士长眠,述说着以生命铸就的“两路”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将高原建设的责任扛在肩头。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工人沈育斌许下心愿:要再来西藏修铁路。

怀有西藏情结的还有聂勇军,他的父亲也曾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一线。

现在,聂、沈二人同在拉林铁路施工现场。极寒、狂风、身体透支……来过高原,聂勇军才知父亲不易。

“但让西藏人民出行更便捷是有意义的事。”他说。

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新建的通麦特大桥(2016年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近年来,西藏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国家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实施了8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青藏铁路、藏木水电站等工程投入使用,青藏、川藏电力联网架起电力“天路”,供电人口已达272万人。

千万建设者的接力,让雪域不再遥远无光,也让逝去的生命有了意义。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一名电力援藏干部这样说道。

把高原冷暖记在脚下

40多年前,雅鲁藏布江畔,一位名叫梁家庆的科技工作者不慎跌入江中。人们找到他时,他已没了体温。

这名年轻的科学家为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考察献出了生命。他是中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队的一分子。

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科研人员和后勤人员从营地前的小溪取生活用水(2017年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新西藏诞生,国家便着手高原科考。20世纪70年代,一场大规模综合考察正式启动。考察发掘了证明古高原气候的化石,勾勒出了高原构造图,也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论证……

数十年间,还有许多名字值得铭记:陈金水——世界海拔最高有人值守气象站建立者、坚守藏北高原33年的气象学家;崔之久——贡嘎山难中九死一生、中国最早的冰川学家之一;钟扬——16年收集4000万颗种子、多次延长援藏期限的植物学家……他们青春不悔,奉献牺牲。

如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已经启动。为了第三极洁净的明天,也为给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参考,科研人步履不停。

把西藏的明天握在手中

西藏迈向明天,前行的方向则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60年前,农奴单增群培主动为前来平叛的解放军带起了路。在被他称为“菩萨兵”的队伍里,15岁的少年学会了第一个汉字——“路”。

路找对了,才有光明。

两年后,一个名叫卓嘎的女婴出生在玉麦。那是祖国的西南边境,一度没有路,没有人。十多年间,卓嘎、妹妹和父亲曾是玉麦仅有的一户居民。

父女三人从未离开,因为“这块地方没人了,中国的地盘就小了”。

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西藏民主改革60年英雄群像-信息快讯网

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卓嘎(右二)、央宗(左二)姐妹在“时代楷模”授予仪式上与主持人和观众互动交流(2018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单增群培的日子后来日益富足,他坚信“依靠勤劳的双手,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卓嘎也迎来了玉麦的新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她和妹妹回信,勉励“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现在,路宽了,人丁兴旺了,人们都说:“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故事,似只是60年间的沧海一粟。但雪山内外,无数普通人正做着新的选择: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回到山里继续教书;高薪白领走进山村保护“非遗”;产业能手不进城,留在家乡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些普通人把生活的决定权握在自己手中,创造着西藏的美好明天。

他们都是英雄。

来源:新华社

为更高水平开放奠定更坚实的法治根基——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圆满落幕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在通向网络强国的征程上稳步前进——写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一周年之际
荧屏如何借地域文化制造审美情趣?——从电视剧《芝麻胡同》说开去
波音危机波及五角大楼,“30年老员工”美代理防长面临调查
西藏60年:行进中的变与不变
拥有170年历史的美国药企来沪寻求更大发展,李强会见,给出产业主攻方向
“机器人手术”10年:助医生开展高难度肿瘤切除术,国产机器人手术器械已在研
“樱花金”加“再生铝”,2020年东京奥运会火炬样式公布
【新时代新西藏】西藏昌都:路通城畅产业兴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时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开民族团结花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民族语言文化得到全面传承与发展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都挺好》明天将结束首播:你努力拼搏的样子最美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幸福生活
1998年女子在上海抢了6万,民警连续追踪20年后在湖南刚露面就被抓
一阕昆曲,婉转悠扬——《听•江南》首期昆山录制,4月6日长三角频道与您不听不散
阿尔及利亚大动荡加剧,军方高层与老总统公开决裂:20年,够了!
毕加索为情人留下的2500万欧元画作,20年前在法国被盗,今在荷兰寻获
70年历程 40年改革开放 世界点赞中国发展
退休旅长当村官,带领村民因地制宜谋发展——最美退役军人林上斗
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 ——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五周年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上海文艺界学习“两会”精神
西藏定日县迎来最小骨科患者,援藏医生巧接骨
纽约太贵了,41%市民在计划搬家——尚未逃离的人在抱怨,已经逃离的人不后悔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我在西藏修文物,揭秘西藏古寺修缮背后的故事
世界最优!物种基因库西藏如何进行生态保护?
2018图灵奖:深度学习三巨头Hinton、Bengio、LeCun,30年坚持有回报
新华社评论员:让雪域格桑花更加烂漫——写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
明天起这个重要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货运降价降费60亿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