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源头治理”为基层减负
会议多、文件多、调研多、督查多、材料多、报表多……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反弹回潮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有了轻装上阵的盼头。
为基层减负,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各地各部门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为基层减负的责任。
改变“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发文、开会是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的上级机关喜欢频繁向基层“发号施令”,有的部门一有想法就要发个通知、一有事情就要开个会议、一有工作就要搞个责任分解,“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有的上级机关甚至把出台文件的多少、召开会议的次数当作工作“成效”,这些做法看似为了推进工作,实则是官僚主义作祟。为基层减负,就要改变上级“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严格会议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文件审签备案制度,坚决杜绝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没有实际效果的会议。
解决“多头领导”的体制弊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中央有“规定动作”,地方有“自选动作”,部门有“创新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上级组建的部门、承担的事务,基层必须要有对应的机构或专人负责。然而,基层事多人少,大部分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一些基层干部,一天要参加好几个推进会、部署会,一天要接待好几个检查团、调研组,一天要完成好几个单位要求的材料、报表。要为基层减负,就要改变当前多头接受领导的现状,完善权力清单,厘清工作职责,该由基层做的事由基层做,该由上级部门做的事由部门做,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
纠正“凡事留痕”的形式主义。必要的“留痕”是促进工作开展、倒逼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然而近些年,上级检查工作手段单一,往往只看工作资料、数据台账就评价工作的成效,重痕迹、轻质量,重资料、轻落实,让不少基层干部把精力都花在写材料、做资料、填表格上,有的甚至造痕迹、补痕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留痕”,影响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也挫伤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要为基层减负,就要敢于改变以往的考核检查方式,让上级机关多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将一些不必要的“留痕”去掉,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人民群众中。
为基层减负,上级部门首先要勇于担当、奋发作为,把基层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多一层为基层减负的思考,把领导变指导,把督导变辅导,切实为基层干部“撑腰”,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