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倡导文明祭祀 让清明更文明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时。清明祭祀,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已流传千年。在这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各地广大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营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祭扫氛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然而,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地方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焚香烧纸、肆意燃放烟花爆竹、盲目攀比焚烧大量祭祀用品”等情况,这种“打着继承传统牌子、行着不文明事”的陋习,不仅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破坏,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在“传承良好传统,适应现代文明”的大前提下,以变革祭祀理念和祭扫方式为抓手,建设安全清明、文化清明、文明清明,依然十分重要。
提倡无火祭扫,打造安全清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35%的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在4月份。其中,很大一部分灾情与清明祭扫时的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有直接联系。因此,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提倡“无火祭扫”,鼓励和推广网上祭奠、植树祭奠等安全的祭扫方式,有效减少“火”的隐患,让清明更加安全。在“无火祭扫”的政策配套、途径方法等方面,要有更得力、更贴心、更便捷的举措,促使人们对此形成更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广为拥护、积极践行。
弘扬家国情怀,营造文化清明。清明祭祀,不仅是缅怀先人“为我们幸福生活作出贡献”的感恩行动,更是启示家人“铭记我们从哪里来”的现实举动。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既是认祖归宗、传承家风的良好契机,也是宣扬家国情怀、传递感恩情愫的绝佳时间。于此,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弘扬家国情怀的角度,借清明节之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良好家风,进而在社会上营造起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要从清明祭祀中提炼出浓郁的家国情怀,在实际行动中弘扬家国情怀,这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的现实之举。
凝聚各方合力,共建文明清明。清明祭祀,涉及的地方广、群众多,建设文明清明,需要各方主动作为、齐心协力、同向而行。有关部门要扩大文明祭祀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从思想上破除陈腐观念、正确认识祭祀;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群众文明祭祀;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文明祭祀;加大对不文明祭祀的治理力度,对违规祭祀者进行严厉惩戒以形成威慑效应。与此同时,广大群众也要本着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原则,自觉践行文明祭祀,共同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
故人需要祭祀,陋习更要革除。通过清明祭扫,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传统习俗,也是清明节的深层意蕴所在。在新时代,更需要各方以时不我待的心态积极行动起来,以身作则、破除陋习,多措并举、弘扬新风。唯此,清明才可能更加文明。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