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不已!点亮烈士回家之路的,竟是24枚印章
就在清明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的589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上千件遗物中,24枚隶属于私人的印章,让烈士英名公布于世。
随后,央视启动了“寻找英雄”大型活动,帮助寻找烈士亲人。
60多年过去了,烈士已经化成了山脉,却唯有一枚枚印章清晰可见,成为帮助证实烈士身份的重要依据,照亮烈士回家之路。这一块块用牛角、兽骨、黄铜和山石制成的印章,替我们记住了烈士的名字。
▲24名经印章确定身份的烈士名单
印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上来说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印章。无论是官印、私印,印章都具有“信物”的重要属性,起着验证人物身份的作用。但在古代,虽然也有将军印等官印,但军人因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使用印章并不多。
在已经回国的589名志愿军烈士遗物中,发现了几十枚印章,其中24枚印记清晰,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据先前采访过的志愿军老兵讲,很多志愿军老兵都有私人印章的原因,是那时候很多人识字不多,在与家人通信时都是请连队文化教员代笔,最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做信物,证明确实是出自本人之口。
▲志愿军烈士印章
也正是这个信物,让后代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印章也让战场上的身份辨识问题再引起关注。60多年前的中国,书信和印章,尚能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60多年后,印章已经退化成雅士们才把玩的手件后,军人在战场上的身份如何辨识?
很多国家的军队早在一战时期,就开始推行“军人金属身份牌”,也就是美军俗称的“狗牌”。这种身份牌一般为铝质,冲压而成,上面有军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军衔和血型。美国防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依靠这个金属身份牌信息,帮助上万名在战场上失踪人员魂归故里。
▲美军葬礼上,战友手捧身份牌睹物思人
其实这样的军人身份牌,在我国古代军队一直也有,但一般限定在一些高阶军官或御林军、皇室卫队,一般用兽骨、玉石或铜牌做成,也不是戴在脖子上,而是别在腰上,俗称“腰牌”,不仅是身份识别标识,还起到通行证的作用。
国民党军采用的是在左胸缝制布质胸章的方式,表示军人身份。我军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一直没有通行的军人身份牌,长期采用的是在军装、军帽内侧手写姓名番号的方式,或者是在领章、胸章背面手写个人信息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损毁,不要说经不起年代和战火的摧残,即便是血污、雨水都有可能造成辨识困难。很多烈士遗骨也因此变成荒冢。
▲我军65式军装领章后的身份标识
2017年,军报曾报道“战场版身份保障卡开始全面试用”,这种身份保障卡除了具备美军身份牌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可以读取详细的个人信息。但这种身份牌自公布试用以后,尚无最新进展。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人性也是相通。血雨腥风过后,让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军人遗骸回家,是人性善良之光芒。
愿每一名为国牺牲的军人,都能有这样的一枚信物,照亮回家的路,即便他已经化成一抔黄土。
作者:京立方
来源:精忠蓝盔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