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摘】救灾“斗士”闪亮登场
■何积惠 编译
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办的国际机器人挑战赛(DRC),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机器人竞赛项目。
今年这一赛事的决赛,以完成救灾任务为主题。这一主题的设立,起因于日本2011年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日本研发机器人多年,但在最需要机器人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靠近反应堆,进行检修并恢复冷却系统。
于是,有着科技拯救世界情怀的DARPA自2012年起,制定了三年的比赛计划,目的就是希望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灾难环境中完成危险的工作。最终,来自全球的23支队伍进入了决赛。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对这些未来能够代替人类在各种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救灾“斗士”的角逐场面,作了如下报道。
性能悬殊 各显神通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波莫纳一个昔日赛马跑道的决赛现场一片忙碌,工程师正在为他们超先进的机器人作参赛准备,机器人将在这里跨越废墟瓦砾堆、驾驶抢险车、攀爬梯子和凿穿石膏灰泥板墙——设计这些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救灾需要。参赛的机器人共有23台,每项任务一次由4台机器人执行,它们可以在两天内做两次尝试。
汇聚到这里一决高下的机器人专家团队来自世界各地。记者和数千名蜂拥而来的观众一起,摒息注视着机器人选手的一举一动。
记者很快就发现,以动态性能而论,机器人中的佼佼者与平庸之辈还真存在巨大的差距。香港大学参赛的机器人Atlas把车开到规定地点之后,一头冲出它所驾驶的车辆,撕开液压管路,喷射出呈弧形的液体;而有些机器人却压根儿下不了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的仿人型Helios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HIMP(智能移动平台),会自动执行多个步骤;而德国波恩大学研制的轮腿型Momaro,则完全是由人控制的。
“操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机器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率领美国宇航局(NASA)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团队的布雷特·肯尼迪宣称,该团队参与决赛的Robosimian,是一款蹲式4腿猿形机器人。
第一天的赛事尚未结束,不少团队就已经在纷纷磨砺各自的技艺了。Momaro飞快地将车开到跑道的另一端,利用可伸展的两腿瞬间间跳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腿部末端分别装有一个硕大的轮子。
猿形Robosimian开起车来既慢条斯理又谨小慎微,但却像猴子般灵活地爬出抢险车,把相当于手的器件抵在地面上稳住身体,然后折叠成下蹲形,开始靠轮子向前滑动,这一选择要比协调其蜘蛛形腿要轻松多了。Robosimian行进的步子虽然缓慢却十分平稳,没有发生任何闪失。
Momaro正在开足马力,奋力前行。它的速度是所有机器人中最快的,差不多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它和猿形Robosimian力争领先于对方,最终双双获得8分中的7分,花费时间均不到50分钟——不但取得高分,而且时间也短,只是两者都爬不了梯子。其他机器人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Helios跌倒了两次,经绞车牵扯后才重新站立起来,但它爬梯子的速度显然是最快的。CHIMP和它的Tartan Rescue团队在其他领域成绩优异。它通体鲜红、靠履带行走,看上去犹如一头庞大的怪兽。体重200公斤的它,仅凭一手之力就能举起136公斤的物件。决赛中有一个环节,CHIMP在试图凿墙前忘了打开钻头,但依然拼着全力撞墙而过。称它为“最笨拙的机器人”,绝非调侃。
离不开“幕后指挥者”
CHIMP不是通过跨步而是利用履带向上滚动,终于奋力爬上了梯子。这帮助它在第一天过后高居排名榜首,成为唯一获得8点满分的团队。
场外洋溢着观众向机器人致意的欢呼声,离跑道步行约5分钟的路程,坐落着一座混凝土机库。每个参赛团队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控制中心,在没有电力或数据电缆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网络指引着机器人——在本次挑战赛之前极少这样做。
机器与操作人员的配合是关键所在,每个团队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来自佛罗里达的IHMC团队,使用的是一个独立的主控制器,由被称为机器人“幕后指挥者”的领航员兼视频游戏高手约翰·卡尔夫操控。他负责控制的Atlas又名Running Man,而利用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创建一个虚拟跑道副本,调动Running Man环绕它不断演练,几乎全部由他一手操刀。
但也有一些机器人,靠的是团队协同控制。例如操纵Momaro的就有9人之多,塞巴斯蒂安·舒勒除了控制手臂外,还要利用虚拟现实头盔,窥视由机载激光扫描仪生成的真实3D世界。
不管是一人还是多人,两者都须保持密切联系。“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存在某种未被开发的亲和力。”过去3年来一直主管DRC赛事活动的吉尔·普拉特说。
看台上有人见到Running Man在橡胶十字路口摔倒后感叹道:“对于这一意外,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情绪激动的反应。”
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天,赛场上充斥着强力绞车和角磨机的轰鸣声,因为竞赛中领先的选手要抓紧时机作一番修整:Helios必须换掉一条摔跤时折断的手臂;Momaro在工程师的簇拥下,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练习爬虚拟梯子。
在户外跑道上独辟蹊径的,是韩国彩虹公司高级科技研究院研制的滚立两形仿人型KAIST。它利用手臂支撑纵身跨出车辆,双脚先落地,然而抓起一把锯子,猛地将它刺入干砌墙,这时人群中爆发出狂热的欢呼声,接着是交口赞叹,因为KAIST挖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它在前一天做这个动作时还不合格。
当KAIST在攀登三级台阶中表现出记者迄今从未见过的战战兢兢时,有一个小孩失声叫嚷起来:“小心啰!”总共只用44分钟便爬完梯子,使KAIST得到了期待中的第8分。结果证明,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搏,它由此赢得了200万美元的奖金。
紧随其后的是同样得8分、但速度稍慢的Running Man,奖金为100万美元。Tartan Rescue和CHIMP并列第三,获奖金50万美元。
大赛规定的最后一个动作,Momaro没有如期完成。由于膝关节的马达过热,它两腿一曲轰然倒地,拖着身子朝梯子匍匐了10分钟,但在试图站起来时又摔倒了。直到它挥舞起一个抓手,观众中才爆发出一阵鼓励的掌声。
参赛机器人大致分四类
简单仿人型
每台仿人机器人的步态,视编入软件的程序的不同而略显差异。有些机型会摇摆不定,常常蹒跚着突然倒地。而这次荣获亚军的由人机认知研究所(IHMC)打造的Running Man,则能做到步态匀调、沉稳,甚至在受到推搡时也能保持站立。
滚立两形仿人型
这些机器人拥有超长的手臂、可朝后弯曲的膝盖。最终摘得桂冠的韩国KAIST系列机器人,就属于这种类型。它能跪下之后通过轮子四处滑动,稳定性大大超过两足机器人。
轮腿型
这种机器人的两腿非常灵活,它的轮子和导轨具有两大优势:速度和稳定性。在速度上拔得头筹的德国波恩大学研制的Momaro,腿又细又长,在下车等必要的场合可伸展自如。
蜘蛛型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的猿形机器人——Robosimian,堪称蜘蛛之王。它随时能出其不意地旋转,在狭窄的空间里穿行。
名列第三、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的CHIMP,兼具蜘蛛形和轮腿式的特征,是唯一能在摔倒后独力恢复平衡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