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零敲碎打”的工作模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空港新城共建的“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运行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联合共建的“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今天在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园揭牌。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继“渭南考古基地”和“周原国际考古基地”之后,在区域考古布局上的一个新探索,将告别过去“零敲碎打”的工作模式,依托重点遗址与重大考古项目,深化相关考古课题研究,进一步服务当地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目前外设的规模最大、工作人员最多、科研实力最强的考古研究基地。
空港新城所在的咸阳原,是陕西省文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文物资源具有分布广、等级高、体量大的显著特征,在全国范围内极其罕见。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发掘出一批重要的古代墓葬和遗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扩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持续开展,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过去“零敲碎打”式的考古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文物保护需求,整合科研资源、发挥集团优势迫在眉睫。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全省文物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陕西省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双赢”途径。省、地合作的区域考古整合,成为该省大力推广的一种考古科研和服务模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已先后在岐山县周原遗址、澄城县刘家洼遗址,分别建立了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和渭南考古研究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成功经验。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表示,根据双方签署的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将充分利用空港新城文物资源优势,实现文化兴港,同时保护好现存的文物资源,推动唐顺陵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基地采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空港新城管委会提供场所和信息支持的合作共建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区域内文物资源的整体规划,便于以层级递进的方式更加高效地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以科研成果促进地方文物保护决策,真正实现成果共享、信息共享,科学地推动地方文物资源的利用。
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建筑总面积1619.31平方米。配备了办公室、监控室、会议室、文物库房、摄影室、4个文物修复整理间和相应的生活设施,可同时容纳4-5个考古队最多48名工作人员,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资料整理工作,也可举办短期文博人员培训班或小型学术研讨会。基地现已入住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3名、技术工人14名及后勤服务人员,
目前该基地的考古发掘业务范围覆盖空港新城和秦汉新城,可以为空港新城提供优质的考古调查发掘、文物存放、出土文物修复、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宣传教育、文博干部培训、文物保护研究、遗址保护利用等多方面文博技术支持。
据介绍,区域考古以核心遗址发掘为基础,以田野考古工作支撑专题研究,旨在克服以往考古工作缺乏整体规划的局限性。目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以重点课题为中心推广区域考古模式,布局科研工作,寻找学术新生增长点,创立“基地+”田野考古工作基地,整合“考古发掘、保护科研、储藏展览、生活培训”等功能。在基地内配备不同专业背景科研人员,横向吸纳高校科研机构人员参与,系统设计区域重大课题,统筹实施考古项目。
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韩 宏
责任编辑:朱 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