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前排居中!" 新学期排座位 挑剔家长为难班主任
又到开学季,孩子的座位成了家长关心的问题,有的家长点名要班级前排中间的座位。为求公平,有班主任在班级推行座位前后左右大轮换,每名学生都会坐到最后一排和第一排,最中间和最边上座位。然而,这样就公平了吗?
家长对孩子座位要求高
“儿子被安排坐在倒数第二排,我心里有点不踏实,”开学第一天,家住虹口的章女士不淡定了,“我是不是该找班主任谈一谈,请求往前调一调?”
在章女士看来,倒数第二排不是“好位子”。“老师站在讲台上往下看,视线自然而然会最先落在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在老师视野的焦点区域的孩子,给到的诸如提问等机会,自然就会多一些。”
市民贾女士就女儿的座位问题,开学前通过微信向班主任提出过要求,想让班主任尽量安排女儿坐在班级靠前居中的位置,“我也是希望女儿能被老师随时观察到,倒不在意女儿是否有更多被提问的机会,而是因为女儿自控力不够,多动,爱说话,担心女儿如果坐在远离老师视线的地方,课堂纪律难以保证,无法专心听讲。”
无奈实行座位“大轮换”
据悉,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坐在班级靠前居中的位置,“好座位”毕竟有限,哪里能摆得平?
无奈之下,本市某民办初中的一名班主任,采取了座位定期前后左右大轮换的做法。每周班级换一次座位,同学的座位不仅左、中、右轮换,前后也大轮换。每个学生会从第一排坐到最后一排,也会从最左边坐到最右边。班主任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坐到“好座位”。
大多数家长接受了该班主任的做法。“这样的话,大家机会均等,如果我的孩子轮到坐后排,也没有什么,毕竟轮换的周期只有一周时间。”一名家长说。
然而也有小部分家长对此表示不满:高个学生轮到坐第一排,有可能挡住后面小个学生的视线;有的学生视力不好,坐到后排看不清黑板,只能配戴眼镜。
座位前后轮换不多见
据悉,在中小学前后座位也轮换的做法,并不多见。
多年前,华师大一附中的区志平做班主任时,在轮换学生座位时,曾采取过前后左右大轮换的做法。区志平表示,他当时之所以那样做,并非是因为家长的请求太多。“当时我所带的那个班有个特殊情况,就是一些高个子学生视力也不好。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以高矮顺序排定前后座位后不进行轮换,高个学生即便是近视眼,也无缘前排的座位。
考虑到“高个子坐在前面可能挡住后面的同学”的因素,区志平在座位轮换方案中,进行了相应安排:高个子同学集中坐在一列,前后换座位时,高个子就在本列内调动,避免了遮挡矮个子同学的情况出现。
由于这种座位轮换有些复杂,会让一些任课老师“头晕”,因此轮换方案是在任课老师对全班同学基本熟悉后才开始实施。
专家分析
家长谋求“好座位”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坐在班级靠前居中位置的学生,就会被老师更多地关注、关照吗?区志平表示,这是家长一种想当然的理解,这是家长对孩子过度关注的一种体现,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采访中,多名班主任向记者表示,学生获得老师课堂提问机会的多少,绝不是依据老师视野的焦点区域或非焦点区域。比如说,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法,难度不同的问题会针对不同的同学提问,依据的是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等因素,而非学生的座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则认为,家长在孩子座位问题上向班主任提要求,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教育的某种“不恰当干涉”。
“上海的中小学班级规模一般在40人左右,学生坐在哪一个座位,应该都不存在看不清黑板、听不见老师声音的情况。座位问题根本不该成为家长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如果家长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熊丙奇指出,家长的这种做法,也许自认为是在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资源),但这种过度的焦虑心态,势必会传导给孩子,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手记
开学季,面对家长坐“好座位”的要求,本市西南片一所民办学校班主任动了脑筋想办法,为的是公平。但这种所谓的公平,其实是对矮个子、近视等其他孩子的不公。
对家长的过分要求,对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恰当干预,我们的教育者,需要有勇气坚决说“不”。而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关学校教育的事情,不妨尽可能地放手。让教育,遵循它自己的规律;让孩子的成长,遵循成长的自然规律。(据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