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来凝心聚力
今年2月底发布的第43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人数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中国的网民人数远远超过了欧洲的总人数,数以亿计且以手机上网为主的网民形成了一个信息能及时交换、人员能快速动员、能量能迅速聚合,而且又超越时空、超越文化、超越民族的“超级社会”,形成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最大变量”。在这个“超级社会”里,如果风清气正、生态良好,那线上线下的人民群众就能受益;如果乌烟瘴气、生态恶化,那线上线下的人民群众就会遭殃。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走网络群众路线,回应网民关切,引导和纠正网络上的错误看法等,使互联网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从近来的热点事件不难看出,网络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既要看到“哭诉维权”的奔驰车主通过网络舆论成功维权,也应看到巴黎圣母院火灾引发各执一词的争论。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空前,各种力量在网上竞相发声。无论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后迅速扩大蔓延、形成浩大声势。网络如千万匹烈马,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的力量和速度来日行千里,又要防范它的野性和任性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摸准它的“习性”,熟悉它的“路数”,引导它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正确的方向飞驰。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政治导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互联网,全面加强党对网络宣传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一手弘扬正能量,一手抑制负能量;树立互联网思维,站在网民的角度思考和交流,坚持疏堵结合,对实事求是的争论以及善意的意见建议沟通交流和采纳,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
法律是底线,网络技术是思维和手段。对于庞大的网络社会,只有采取依法治网、依纪治网、以德治网、以网治网的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扫除网络社会的魑魅魍魉,净化网络生态,让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凝心聚力的“最大增量”,助力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