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自我修养 | 朱生坚

2019-04-22信息快讯网

科学与自我修养 | 朱生坚-信息快讯网

果不其然,黑洞照片一出,立刻被玩坏了。而我们在哈哈一笑之后,除了佩服制作者们的脑洞大开之外,关于黑洞,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略知一二,或者,还是一样的茫然无知。

要是这个世界上新出了什么吸引眼球的电影、小说,或者国际政治、新闻事件,乃至传闻、八卦,如果对它毫无了解,不能在电梯里随便聊上两句,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够时尚,有点OUT了。可是,对于黑洞,或者青蒿素,以及诸如此类的科学知识的刷新,就算完全不知道,也无所谓。它们好像跟日常生活非常遥远,而且好像过于深奥,非得有相当专业的知识背景才能知道个大概,那就不妨交给科学家、专业人士好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误解。

在今天,AI时代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所有人的家门,科学常识理所应当成为所有人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

说起来,人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误解,或许是因为我们曾经把科学供奉在神坛上,貌似高不可攀,需要仰视才能看见;乃至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自然科学面前,也会自愧弗如,因为自己的成果无法验证,不可复制,显得很不“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信科学”就像一句咒语,具有相当大的威慑力,足以喝住某些人蠢蠢欲动的迷信思想——殊不知,这句话恰恰很不符合科学精神。科学从来不是让人去“相信”、去膜拜的,而是让人去怀疑、检测、实践、验证、颠覆、更新、重构……而所有这一切原本是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试着去做的事情。

应该是时候改变这种误解,改变科学脱离生活、高高在上的状况了吧。让科学成为所有人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普通人可以、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纳入普通人的知识结构之中。尤其是在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还是相当低的社会,“科普”依然任重而道远。要不然,很多梦想,都无从谈起。

此外,这也意味着,应该更新我们对于个人的自我修养的理解。我们通常认为,自然科学处理的是客观世界的东西。至于精神生活、思想修养、价值观念,那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事情。两者互不搭界。显然,这也是一种误解。怀特海在谈到现代科学的起源时说过,今天所存在的科学思想的始祖是古希腊的伟大悲剧家们。而今天我们所有人对于世界、个人、生命的理解,也根本不可能离开自然科学。对此,应该有非常自觉的认识,不要非得等到有那么一天,芯片植入人体、植入大脑之后,才发现科学已经如此深刻影响着我们对待一切的认知方式。


作者:朱生坚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