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酱油配料表,成为朋友圈里最会“打酱油”的人

2019-05-08信息快讯网

学会看酱油配料表,成为朋友圈里最会“打酱油”的人-信息快讯网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等酿造的液体调味品。主要成分是全氮和氨基酸,还有钠、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再与咸味、甜味、酸味等相调和形成独特的风味物质。

它可以说是中华美食的灵魂,一勺就能调出让人熟悉的中国味道。

如今,酱油的品种越来越多,价格更是从两三块一袋到二三十一瓶不等。不懂行的消费者,只能买贵点儿的图个心安。

今天就来教你如何挑选酱油,让你做朋友圈里最会“打酱油”的人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越鲜美

拿到酱油后,最先看酱油瓶身“配料表”中的“氨基酸态氮”的指标,这是确定一瓶酱油好坏(营养和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市售的每一款酱油配料表上都会标注氨基酸态氮含量,范围一般在0.4-1.3克/100毫升。含量越高,通常酱油的质量等级也越高,滋味越鲜美。

学会看酱油配料表,成为朋友圈里最会“打酱油”的人-信息快讯网

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酱油分为不同等级的依据,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特级:≥0.8克/100毫升

一级:≥0.7克/100毫升

二级:≥0.55克/100毫升

三级:≥0.4克/100毫升

不合格酱油:低于0.4克/100毫升

高盐稀态酿造工艺,酱油更优质

酱油酿造工艺分为两大类:高盐稀态发酵和低盐固态发酵。

“高盐、稀态”有利于抑制外来微生物的污染,多种酿造微生物和原辅料在长期、低温条件充分酶解,合成更多的香味物质,酿造出来的酱油味道更加香醇,营养物质也更加丰富。

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周期短,但味道不及前者。

因此优质的酱油更多采用高盐稀态法发酵,这个工艺使得酱油除了鲜之外,还有点咸,一般含食盐18克/100毫升左右。

选择小麦为原料,酱油更香

酱油主要是由蛋白质原料和淀粉原料发酵而成的,大豆和豆粕(脱脂大豆)是常用的蛋白质原料,小麦和麸皮(小麦的外皮)是常用的淀粉原料。

一般来说,无论是用大豆还是豆粕,对酱油的品质影响不是很大(大豆略好于豆粕)。但和麸皮相比,小麦中糖类物质更加丰富,因此在后期发酵中香气更加浓郁,味道也更醇厚。

因为使用麸皮会节省成本,所以很多酱油是以此为原料酿造的,消费者在选择时要仔细看配料表,尽量选择配料为大豆和小麦的产品。

“酿造”让酱油更营养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置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有差别的。

学会看酱油配料表,成为朋友圈里最会“打酱油”的人-信息快讯网

酿造酱油:

是用大豆加工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含有氨基酸、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是传统的生产方法,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

配制酱油:

有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还有一种,是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

所以酿造酱油 PK 配置酱油,绝对是酿造酱油更好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新标准将于2019年12月实施,新标准规定企业不得再采用调配工艺生产加工酱油,只有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生产才称为“酱油”,调配的“酱油”只能叫“复合调味料”。

“佐餐”酱油更干净

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GB/TI8I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佐餐酱油: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烹调酱油:

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央广健康微信公号、人民日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