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大挑”

2019-05-13信息快讯网

高先生“大挑”-信息快讯网

近代教育家高照煦(1839~1902)是陕西米脂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考中举人,撰有《米脂县志》《闲谈笔记》《高氏家谱》等。

清政府规定,在会试后拣选应考三次而不中的举人,由礼部分省造册,咨送吏部,派王公大臣共同拣选,选取者分两等:一等以知县试用,二等以教职选补,称为“举人大挑”。

光绪六年(1880),高照煦获得一次“大挑”的机会。在《闲谈笔记》中,他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所谓“大挑”,既不测试诗书文章,也不测试治国方略,竟然是“专看相貌”。具体方式,以20人为一挑,即一批,挑出一等三人,分配到各地去担任知县;挑出二等九人,到各地去担任教职。剩下的八人被称为“八仙”,其实就是落选者了。

考试场地设在东华门内的文渊阁,属于皇宫禁地,平常时分一般人是进不去的。高照煦的朋友高寿卿自告奋勇,以马车送考,顺便观览一番禁苑景致。高照煦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因此颇为自负地认为,获得一等没什么问题。他在京城的亲戚朋友也都认为,高照煦是一等的合适人选。

那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一衙门差役模样的人,手持一份大红请帖,请他赴宴。高照煦奇怪地问:“你家主人是谁?”差役答:“子夏。”次日早晨,照煦与寿卿同车赴考,快到东华门时,他忽然对寿卿说:“这一次参加大挑,我只能得个二等了。”寿卿颇为不解:“咦,你怎么知道的?”照煦说:“我昨晚做了个梦,应该是个征兆。”寿卿哪里肯信,连他做了什么梦也没细问。

到了考场,高照煦被列入最后一批,并且仅剩下13人。照规矩,因人数未满三分之二,一等只能挑一名。照煦的序列是11号,而9号也相貌堂堂。王公大臣们在这两人之间反复斟酌、衡量,最后还是选定了9号,照煦只能屈居二等。

回寓所后,寿卿问:“你昨晚做了什么梦,竟然如此灵验?”照煦将梦告诉了他,并说:“早晨起床后我想,此梦必定与大挑有关,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行至东华门时才忽然想起:梦见子夏招我,不是暗指我将从事文学教育类么?”原来,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而子夏与子游均以长于文学而著称。以政事著称的孔门弟子是冉有与子路,倘若他梦见这两人呼唤,只怕就会大挑一等而去当县令了。

更奇的事还在后面。第二年八月,高照煦出任宜川县教谕,后又改任郃阳县教谕。所谓教谕,即县学的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有时是县学校长。这两县都在陕西,属于战国时的河西故地,正是当年子夏设教之处,郃阳县并有子夏设教之石室,为该县古迹之一。

高照煦的陕西同乡阎敬铭(1817~1892)也曾有“大挑”的经历。可惜他其貌不扬,个子矮小也罢了,两只眼睛又“一高一低,恂恂如乡老”(清·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中)。那天,他与一批同伴刚跪下正准备磕头参见诸位考官,某亲王就高声唤道:“阎敬铭先站起来,离开吧!”于是,他成了那次“大挑”的“八仙”之首。此事也让他一辈子引为恨事。

后来,湖北巡抚胡林翼对阎敬铭极力推荐,在奏章中称:“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果不其然,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曾因强烈反对重建颐和园而得罪慈禧,被革职留任,是有清一代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誉。

据说河北青县有位姓金的举人,相貌极其丑陋,“五官布置皆失其所”。可是,当他进入大挑考场后,某亲王竟然将他定为一等。面对其余大臣的大惊失色,亲王笑着说:“你们不必惊讶,此人胆量可嘉。”众人询问缘故,亲王道:“此人这副面目,竟然还敢进入大挑场,如果没有姜维之胆,怎会如此?”


作者:沈淦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薛伟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