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李政道同时为他点赞,周光召昨庆九十诞辰,“两弹一星”元勋仅存三位
▲2008年6月9日,杨振宁、周光召、李政道参加理论物理所30周年所庆活动。(图源: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其实,在我国全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
目前健在的仅剩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三人,
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剩下周光召一人。
昨天,是“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寿诞,也是他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召开周光召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数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学、朋友及学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讨周老的学术精神。
97岁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亲临现场,回忆了他与周光召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史。
下面是杨振宁先生的简明讲话实录:
第一次听到周光召的名字是在上世纪50年代。
50年代是高能物理火红的时代。50年代后期,大家看得很清楚,当时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最重要的两个年轻物理学家之一就是周光召。后来就继续注意他的学术工作。
第一次见到周光召是1972年。
1971年访问新中国的时候,招待的人让我列一个名单,想要见哪些人。那个名单上没有周光召,因为我不认识他。
周总理请吃饭的时候,我讲起来,现在年轻的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叫做周光召,总理你晓得不晓得?总理说,当然晓得。
于是在第二年我再来的时候,我就见到了周光召很多次,不过我不记得有学术上的交流。他那时候常常是跟邓稼先一起跟我谈的。
印象很深的一次,1978年,邓小平和方毅找到我,想找我谈关于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意见。
我是有些意见的,但不知道该不该讲。所以那天早晨,我就约了邓稼先和周光召吃早饭。
我记得很清楚,周光召对我说,不管你有什么意见,都应该直说出来。后来我就把想法讲了出来。
我跟周光召的交往到了70年代、80年代初,周光召到欧美访问,见面机会多了起来。
他是个绝顶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的看法既能从大处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办法来。
这就跟下围棋一样,既要有布局的能力,又要有思法的能力,周光召在这两方面都做的很成功。
他的这种本领已经超出了理论物理。
他回国后,先后担任中科院副院长、院长。期间正值中国“下海”的浪潮,他在这方面给中国做了巨大的贡献。
之后,我与周光召私人的接触更多了起来。
周光召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非常容易使人喜欢、尊敬的人。周光召一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
▲周光召院士在国外访问(图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为此写来了亲笔贺信:
能让杨振宁和李政道同时表示佩服的人,究竟有多厉害?
周光召生于1929年5月15日,是蜚声海内外的物理学家,致力于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周光召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做了大量重要工作,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建立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论性理论,完善涉及时间反演和电荷共轭破缺的一个重要定理,国际公认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者之一,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
*担任中科院院长后,周光召推出了研究所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设立开放实验室(所)、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中科院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担任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期间,周光召主持制订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这是中科院学部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指导学部工作的基本文件,学部制度体系自此建立并不断完善。推动我国学部委员制向院士制度转变,实现了我国院士增选的制度化;
*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周光召先后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是1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光召有句名言:
“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
制造原子弹,
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
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
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
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时间不等人,
但有些东西会永远传承下去的。
让我们为这位“十万分之一”的科学大师,
送上崇高的敬意,
并祝愿周老福寿绵长!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