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还原重现韬奋故居原貌

2019-05-19信息快讯网

细节还原重现韬奋故居原貌-信息快讯网

历经大半年闭馆大修,上海韬奋纪念馆昨起重新对公众开放。本次修缮秉持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对建筑细节进行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在处理墙面渗水、木结构老化、白蚁侵蚀等问题时,尽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原有风貌。

韬奋纪念馆坐落于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53-54号。其中,54号是伟大爱国者、卓越文化战士、杰出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的居所,1930年至1936年期间,他与家人曾居住在此地。1956年国家以韬奋故居为基础,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用以展示韬奋生平事迹和藏品。

邹韬奋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800余万字作品。修缮后的韬奋纪念馆在展厅三楼另辟资料室,历年收集的韬奋研究相关书籍陈列于此,如《店务通讯》《韬奋手迹》《邹韬奋研究》《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等,还有开馆至今收集的韬奋相关公开出版物、内部资料、纪念册等,需查阅资料的读者提前一天预约就能翻看这些宝贵资料。

根据1958年开馆时留存的照片,韬奋纪念馆重新还原了韬奋夫人沈粹缜当年布置的韬奋故居,向公众展现韬奋先生当年的生活。在对韬奋故居一楼厨房木质地板拆除重铺时,馆方发现下层铺设有白色马赛克,经考证这是房屋最初原貌。为此,此次修缮恢复了马赛克旧装,并配上同时代的老式煤气灶。而在清洗外墙和重刷过程中,铲除原来外立面后,馆方发现故居门旁显露出一个铜制门铃,应该是给客人用的。有趣的是,故居二楼卧室中有个相似的铜铃,推测应是主人呼叫佣人时使用。这些小物件生动还原了当年生活的小细节。

重新开放的首日,韬奋纪念馆在思南书局举行“传承经典,照亮未来”——韬奋作品诵读会。大同中学合唱团颂唱的《邹韬奋先生挽歌》原载于1946年《风下周刊》,由教育家陶行知作词、音乐教育家夏之秋作曲,多年来藏于韬奋纪念馆库房中,只见其谱,未闻其声。生活书店黄宝珣女儿黄明、外孙女黄进向韬奋纪念馆捐赠珍藏80多年的《鲁迅全集》,该全集是黄宝珣1939年在参加生活书店“向抗战前线将士写10万封慰劳信”运动中获一等奖的奖品,几经颠沛流离,一直带在身边,后被女儿黄明珍藏。

为了让文物能“活”起来,参观者看展之外,还能在互动室动手做一些纪念品带回家收藏,比如完成一张属于自己的韬奋版画、制作有韬奋手迹的古风书签,玩一玩“英雄之路”桌面游戏和生活周刊社油画拼图。有一幅拼图原图为馆藏的韬奋事迹油画,展示的是一个感人的历史瞬间——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抗日卫国,邹韬奋号召全国同胞捐款,由生活周刊社收转的捐款有12万元之多,许多上海群众自发捐款,将周刊社门前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工人、人力车夫等生活极其困难的人,仍把自己省下来的几毛钱投入捐助。

作者:许旸

编辑:苏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