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四堡最近得到国家的一笔较大金额的拨款,用于修缮传统刻书坊的建筑,所以我们到访的时候,这些建筑大多有装修工人在现场进行施工修缮,以至于整个雾阁村都像是一个未完成的施工工地,与笔者到访之前所想象的书香氛围大不相同,想来这也应该是同行友人之所以说与多年前来访时差别很大的原因。或许下次笔者有缘再来四堡寻访的时候,雾阁的面貌还会大不一样吧。
马力雕版印刷工作室一角
结语
考察团部分成员与中国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馆长吴德祥(右二)
这些年来,以宁化玉扣纸、木活字和四堡刻书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先后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和专项基金资助,我们考察的一些场所就加挂了各种院校和文博机构实习考察基地的牌子,有的还拟在下一步兴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加速文化旅游融合。对此,政府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不可谓不重视。然而从现状来看,欲想让“非遗”回归到原生的乡野文化生态,进而发展出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继续保护好、服务好文物建筑和技艺的传承人之外,政府的支持与资助、项目自身的创新与相关产业链的开发、学术界的研究与传播推广,都应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者:祝帅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