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

2019-05-28信息快讯网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导读】说起神秘广袤的海洋文化,其中独具艺术感的要数海怪研究。海怪真实存在吗?从中西方大量神话、古地图、史籍的记载中,我们似乎可以一窥它们的面貌。直到今天,研究者们仍孜孜不倦地发掘着有关海怪的记录。围绕“东西方海怪文化的奇趣探索”,海怪研究者盛文强、海外地图史学家切特·凡·杜泽日前对话,探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下的海怪研究。

盛文强:在古代中国,未能形成海外探险及地理发现的潮流,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却偏重于内陆农业,中国海怪多是来自海滨的异物的传闻,画师根据传闻绘图,逐渐传播到内地,成为观念中生成的奇幻生物。而欧洲古地图上的海怪,与海外探险及地理发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海外探险及地理发现,欧洲的海怪的数目会不会大打折扣?

切特·凡·杜泽:在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远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在中世纪欧洲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很多海怪,其中一些我在《海怪》这本书中也有提到。但我想说的是,地理大发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洲地图上的海怪数量减少。原因在于,地理大发现让人们更加注重导航图的精确度,而这一关注点的偏移,则改变了人们对于地图的看法,并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念,即:地图是一种更为纯粹的科学仪器。这种改变发生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越来越难在欧洲地图中看到海怪了。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盛文强:中国的古地图上很少画出海怪,在1121年刊刻的一幅中国地图(北宋《九域守令图》)中,南海海面出现了一匹海马,东海海面还画出了大鱼和蜃(已经漫漶不清),这是目前仅见的一幅绘有海怪的中国古地图,几乎与《曼彻斯特的贝亚图斯世界地图》同时,所依据的是当时的博物学知识,以及神话传说,您认为这幅地图与欧洲地图有何不同?

切特·凡·杜泽:在这幅北宋《九域守令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海里有几条龙,同时也有一些看上去像是蜃的生物。它与贝亚图斯《启示录释义》彩绘手稿所配的地图“贝亚图斯世界地图的不同首先在于用途:“贝亚图斯世界地图”肩负着非常详尽的宗教职能。有趣的是,在不同版本的手稿中,绘图工匠们会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灵感,而他们表达创意的一种方式便是用各种各样的海怪来装饰地图。比如,在《圣安德烈斯·德·阿罗约版贝亚图斯地图》中就有一只塞壬、一条海龙、以及人格化了的海洋——在这张地图上,海洋被塑造成正在同两条巨蜃角力的男人形象——但同样的海怪并不会出现在其他版本的地图上。

盛文强:从博物学的角度来看,海怪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海洋动物的影子。在中国,自十六世纪以来,《三才图会》《山海经》等图本典籍,都将传闻中的海怪当作一种知识,学者们频频引用,信之不疑。那么,在中世纪的欧洲,海怪的形象及习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怪异,会被当时的人们当作真实可靠的知识吗?

切特·凡·杜泽:我在这本书里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即便古代欧洲地图中的很多海怪均出于想象、或是状似由地图绘制者“发明”而来,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绘图工匠们所绘制的形象,还是从那些在他们看来“可靠”的作品中脱胎而来——比如绘图版百科全书,或其他地图。也就是说,即便这些海怪看上去像是想象的产物,但将它们绘制在地图上,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人类正试图将所掌握的有关海洋的知识传承下去。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海狗  据明代内府彩绘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盛文强:许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海怪是否存在?”于我而言,这并不重要,海怪折射出观念的历史,看看当时的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这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比如十六世纪末一部中国医典当中,绘制了海狗的形象,上半身是狗,下半身是鱼尾,您的著作中也引用了类似的形象(托勒密《地理学》马德里版抄本),东西方在海怪塑造上,有一些相近的思维,比如按照陆地动物的形象塑造海怪,是否可以看作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共性?

切特·凡·杜泽:我对海怪也持类似的看法。我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纠结到底是哪些真实的海洋生物给这些神秘的海怪提供了原型参考,最吸引我的是,人类有关海怪的认识究竟是怎样逐步进化发展的。

在欧洲古典时代的古迹中,在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都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即每种海怪都对应海洋中的一种生物,也正是这种理论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神话生物,如海猪、海马等。在中国,我还没有接触到支撑类似理论的证据,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大多数文化中,神话生物都或多或少以现实中的生物为依托。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海和尚, 据明万历三十年刻本《三才图会》

盛文强:海怪中多有杂交物种出现,似乎是对常识的一种冒犯,或许正是通过这种冒犯,古人得以构建起常识之外的世界,比如出现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典籍中的“海和尚”(欧洲地图有与之类似的“海僧”),是人头龟身,而《山海经》里的陵鱼,是人头鱼身(相当于欧洲海怪中的美人鱼塞壬),从视觉来看都是新异的,您怎样看待海怪中这些杂交物种所带来的奇趣?

切特·凡·杜泽:无论是利用意识还是潜意识创造怪物,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将不同生物身上各部分合成一个新生物——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怪物都很不寻常,并且外表非常骇人;而一个怪物的产生又可能给人带来新的灵感,创造出下一个怪物。比如,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塞壬的原型就是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鸟的怪物;但随着时代更迭,它逐渐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鱼的形象。

我在书中还提到了一幅地图,即贾科莫·加斯塔尔迪之《宇宙志》中的一幅地图,在那幅地图上有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马的塞壬形象。通过这些方式,人们得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海怪形象,其中就包括我书里提到的海中主教。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陵鱼  清代彩绘本《山海经图》

盛文强:奥劳斯·马纽斯的《海图》几乎建立了完整的欧洲海怪形象体系,他的工作令人钦佩。这幅地图有着高超的艺术性,以及生动的现场感,巨大的尺寸,还作了《北方民族史》为该图做了详解,这真是精力旺盛且多才多艺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动力,在驱使他完成这样的工作?

切特·凡·杜泽:奥劳斯·马纽斯对于他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于《海图》(1539)出版之后出版了皇皇巨著《北方民族史》(1555)。在这本书中,他详细描写了遥远北方的一些奇观,并给出了有关他地图上描绘出的那些海怪的细节。由此,读者可以将他笔下的海怪视作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自然人文风光的一部分。此外,我的同事路易吉·德·安娜也曾提出过另外一种观点,即奥劳斯·马纽斯地图上的海怪“不仅仅旨在激起观赏者的好奇心,也旨在驱赶想要进入斯堪的纳维亚海域的外国渔民。”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盛文强:有一些中国海怪的形象受到了欧洲海怪的影响,比如清代画家聂璜在绘制鲸的时候,就参照了一本来自欧洲传教士的《西洋怪鱼图》,现在看来,聂璜的鲸鱼特别像奥劳斯·马纽斯《海图》里的鲸,这是来自欧洲的海怪传统,与之相似的,还有清代初年的来华传教士绘制的《海怪图记》,这里面多是欧洲海怪,甚至出现了奥劳斯·马纽斯《海图》里的海犀牛。在欧洲的海怪图象中,有没有中国海怪的影响,或者说,有没有想象中的东方海怪(中国海域)的形象?

切特·凡·杜泽:当然会有。欧洲的一些地图,尤其是那些以亚洲为对象的地图,均是以中国地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但就我目前所知,并没有关于欧洲地图中的海怪来源于中国海怪的文献证据。或许这正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井鱼(即鲸鱼) 清代聂璜《海错图谱》

盛文强:东西方海怪的交流,亦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早在东汉年间(公元97年),中国的使者甘英想要出使罗马帝国,已经到达波斯湾沿岸,当地却有人对他说:“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甘英信以为真,便原路返回了。这里所说的海中怪物,很有可能就是海妖塞壬。而清代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793),乾隆皇帝请他们看了一出新戏《四海升平》,其中有真人扮演的各式中国海怪,英国人看得一头雾水。这两次海怪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差异。

切特·凡·杜泽:就我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也有很多欧洲和北美的学者都对中国海怪抱有兴趣,“怪物学研究”这一学科领域也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全世界人们都对怪物感到好奇,也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们都是如何对待未知和看待神奇动物而感到好奇。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海犀牛,据清代宫廷所藏《海怪图记》

盛文强:在中世纪的欧洲地图上,海怪也是虚构的,甚至地理疆域也是虚构的,那时的世界还充满神秘,有许多事物还有待于人们去探索。而如今看着精准的卫星地图,海怪却销声匿迹,现在的地图似乎不如中世纪的地图有趣了。曾有地图爱好者从谷歌地球上搜寻到了海怪的身影——海中不明身份的大物影子,这可否看作是对古老传统的呼应?

切特·凡·杜泽:在当代学界,想象力是我们坚持进行海怪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假若没有想象力,我们也不会对明知不存在的事物抱有这么大的兴趣。想象力赋予我们与遥远祖先共情的能力,帮助我们从他们的视角出发看待世界,对他们的梦幻和恐惧感同身受。

无论现代地图通过何种方式描绘我们的世界,只要我们的想象力还鲜活,那些来自异域的海怪,或是跨文化的神奇海洋生物,都将持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用歌喉魅惑水手的塞壬、16世纪中国典籍里“海和尚”……海怪真的存在吗?-信息快讯网

作者:盛文强  切特·凡·杜泽

图片:未读文化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怪来袭,巨大的触手从商场里钻了出来……五一小长假,上海购物这么玩
为入中国市场,美国最大肉类生产商绕道哈萨克斯坦“走后门”
【感知中国经济韧性与潜力】新赛道催生新动力
是谁擦亮“中国之眼”?——记三代“雷达人”的奋进之旅
中国足协成立换届工作筹备组,上港董事长陈戌源任组长
里皮出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
多图 | 上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广告海报,风格硬朗,非常“战斗民族”
知乎高赞: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一针见血!
新华社三问“水氢发动机”项目: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失信?
林语堂的文字思想属于21世纪 ——读《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上世纪首批“口袋公园”启动改造,永和公园今开放
美国高官要与台当局“对应官员”会谈?外交部:这种说法不存在!
2019上海书展8月14日开幕,将重点打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
佳士得春拍飞来横祸,熊孩子撕毁“任伯年花鸟画”,最低估值130万
中美女主播将就中美贸易摩擦进行辩论,外交部:知道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吗?
习近平向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稀土成为中国对美反制的重要筹码?国家发改委正面回应了
中国音乐剧何时能量产好戏?比“砸钱”更重要的,是行业生态的建设
110件上海画家精品为新中国庆生
钱永祥:存在着比共识更重要的真理标准
他从抽屉里随手翻出一枚破棋子,居然是估值800万的中世纪文物,这个“捂脸皇后”表情包有多少人认识?
李宗盛、林忆莲离婚后“世纪同框”!曾经历经“千辛万苦”,也逃不过“七年之痒”
刽子手用它进行利润丰厚的交易、医生带着装满它的袋子出现在战场……被现代人嫌弃,但在几个世纪前,人们都将它当治病神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