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把这牢底坐穿——“铁窗诗人”何敬平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周闻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写下的。这位被称为“铁窗诗人”的革命者,身陷囹圄,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诗明志,表达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战斗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何敬平像 新华社发
何敬平,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栋青乡(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重庆各界闻讯响应,正在巴县中学读书的何敬平参加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岁的何敬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被吸收为重庆公共汽车公司“救国会”小组成员。
1938年春节刚过,何敬平就和一群青年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中途他因被误解滞留西安,后加入国民党部队,在政治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何敬平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本来面目,他愤然弃军回家,经朋友介绍进入重庆电力公司工作。
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发生“胡世合事件”。中共南方局领导发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带动全市的争人权、争民主的群众革命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由于勇于斗争、表现突出,何敬平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上半年,中共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组织委员。党支部根据白区工作方针,在公司成立了公开合法的“职工福利社”,以组织、团结、发动广大职工配合当前形势,参加争取和平、反内战、反独裁和改善职工生活的斗争。
1948年春,在即将夺得全国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因叛徒出卖,何敬平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石板坡第二模范监狱、渣滓洞集中营等地。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借助渣滓洞牢房外小院坝“放风”时机,何敬平与难友们相互传递着各方面情况。1948年秋,何敬平与难友们一起分析形势,共享胜利前夕的喜悦。他饱含革命激情,用几天时间,在一片小纸上写下题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诗。后经同牢房的周光复、胡春圃等人更名为《把牢底坐穿》,并谱上曲子在难友中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渣滓洞大屠杀。何敬平奋力越狱逃跑时,被敌人枪杀在牢房中。为追求革命理想,他献出了31岁的年轻生命。
如今,烈士故里巴南区木洞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木洞镇正在倡导“农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木洞文旅”品牌。当地还专门设置了何敬平烈士生平陈列,向四方来访者讲述着英雄的故事。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2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