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当科普遇到“真善美”

2019-05-30信息快讯网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普需求与日俱增,科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谓科普质量,是指科普结果、科普过程与科普系统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科普对象(接受科普的人或组织)及相关方要求的程度,主要体现为科普对象对所传播的特定科技知识的自行验证和接受的程度。真善美,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诉求;启迪真善美,是传播科技知识的核心使命,也是高质量科普的本质要求。

观点| 当科普遇到“真善美”-信息快讯网


高质量科普要启迪“真”

科学知识是人类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承、更新和积累的知识财富,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具有客观性、真理性、相对性等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真”是指个体(或组织)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可见,高质量科普需要启迪科普对象的“真”。

(1)引导科普对象认知“真”。通过高质量科普活动,需要引导科普对象去自行验证和接受被传播的科学知识,补充和完善科普对象长期积累的知识体系,提升科普对象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水平。(2)激发科普对象探索“真”。无论从深度和广度看,任何领域的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具有相对性,这对高质量科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科普对象探索人类未知领域和完善已知领域真理的意识。

观点| 当科普遇到“真善美”-信息快讯网


高质量科普要启迪“善”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科学知识本身不存在功利性,而技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效益,也会给公共利益带来危害。“善”,属于道德层面,是指个体(或组织)行为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可见,高质量科普需要启迪科普对象的“善”。

(1)引导科普对象行“善”。在对技术领域科普过程中,需要引导科普对象合理利益技术,并使其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可见,高质量科普,需要引导科普对象去行“善”。(2)防范科普对象行“恶”。在技术领域科普过程中,需要建立滥用技术危害公共利益的预防机制,守住技术知识普及中潜在的道德底线。可见,高质量科普,需要防范科普对象行“恶”。

观点| 当科普遇到“真善美”-信息快讯网


高质量科普要启迪“美”

美好事物,能引发人们愉悦感,是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本质属性在不同层次上的具体体现,如自然美,社会美,精神美。无论是探索新规律,发明新技术,还是创造新事物,都是源自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可见,高质量科普需要启迪科普对象的“美”。

(1)引导科普对象欣赏“美”。只有懂得欣赏“美”,人们才会珍惜、维护身边的美好事物。高质量科普,不仅需要向科普对象传递科技创新知识的“美”,更需要引导科普对象去欣赏“美”。(2)鼓励科普对象发现“美”。只有当科普对象发现了科技创新知识的美,才能激发科普对象去验证和接受科普知识。可见,高质量科普,不仅需要创造优秀的科普作品,需要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更需要鼓励科普对象去自觉发现“美”。(3)激励科普对象创造“美”。美好事物可以分为天然与人造两类。现代社会,人类的美好生活,不仅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也得益于人类创造的美好事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事物,造福人类社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可见,高质量科普,不仅需要引导科普对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更需要激励科普对象自己去创造美好事物。

(作者为同济大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科研管理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者:周文泳
编辑:刘迪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