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之任鸿隽故居——太原路63弄6号

2019-05-30信息快讯网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创办了中国科学社与《科学》月刊,其论文、专著和译著成果颇丰,涉及化学、物理、教育、科学思想、科学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史等诸多方面。任鸿隽的妻子陈衡哲(1890-1976)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女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位公派女留学生、中国第一位女教授。1956年,在政府的安排下,任鸿隽与陈衡哲搬到了位于太原路63弄6号的一栋别墅。两人去世前,一直居住在这里。

据公开的文献记载,1930年,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在太原路25弄到83弄交接地块,建造花园小区建筑群。早期的居民主要是法国侨民,另有少数英、美等国侨民以及两户华人。昔日的“外国弄堂”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再趾高气扬,外国侨民纷纷回国,一些官员、银行职员与企业老板成为租客。等到解放后,太原路的房屋被接管为公有房屋。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太原路63弄6号已非当年的模样,若是任家和陈家的后人故地重游,能够打消他们心中疑虑的只有那个熟悉的门牌号。原本鹅黄色的墙面被刷成了白色,与周围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相当突兀。门外风格古朴的屋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根白色的欧式圆柱。推门而入,右手边的实木扶梯挨着墙壁通往二楼,年代久远,结构依旧扎实稳当,由于覆盖了一层地毯,踩在上面会发出噗嗤的响声。

名人故居之任鸿隽故居——太原路63弄6号-信息快讯网

一楼主要的格局是客厅、阳台与花园,还有储藏室和厨房,目前被一家英式咖啡馆承包经营。据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回忆,在三爷爷生前,客厅里挂着两幅画,其中一幅叫《任公豆》,由“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命名、“中国植物学之父”胡先骕作诗、“中国生物科学画创始人”冯澄如绘画。这幅珍贵的画作后来在抄家时遗失,现在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收藏。

在“文革”开始后,组织上强制安排了两户人家住进来,其中一家姓李,直到2013年才搬走。二楼的楼梯间曾经摆放着任鸿隽的书柜。在任鸿隽去世后,陈衡哲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在左边的卧室,扯了一块布围在床的四周,似乎为了与外界的是非隔绝起来。大女儿任以都回上海一般住外面的锦江饭店,而小儿子任以安回来的话,就在隔壁的房间角落打地铺。二楼还有一架钢琴,二女儿任以书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弹琴。如今,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二楼空空荡荡,少人打扰。

在1956年前,任鸿隽一家住在高安路14号内2号,即阿麦仑公寓。这里已经挂牌“优秀历史建筑”,楼道里的灯泡忽明忽暗,一排信箱锈迹斑斑。经过提醒,看管大门的阿婆依稀想起曾有一位很有名气的任先生住在楼上。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任鸿隽是陈毅市长登门拜访的第一个科学家,地点就在高安路的这处住宅。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