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沈亚明

2019-05-31信息快讯网

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沈亚明-信息快讯网

陈宝箴领诸孙与曾孙合影于江西南昌,1899年。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宝箴、陈封可(陈衡恪子)、陈衡恪、陈隆恪

人名乃个人之名,每个人皆有亲有情。寅恪先生三个女儿都年过八十,流求今岁九十。她们多次言及,记事以来就知道自己父亲叫“陈寅què”,如今听到被念成“陈寅kè”,很难接受。

父亲沈仲章与陈寅恪先生长年为友。1927年,两人都去钢和泰家求教梵文。1928年,寅恪先生到北京大学授课两学期,沈仲章从头到尾一课不缺。抗战前期,父亲为居延汉简的转移保护事项在香港近四年,与寅恪先生全家都不见外。据学者估测,寅恪先生在香港沦陷之初函寄“沈锡馨”呼救,赴欧美治眼无效返国之始信托“仲章兄”办事,可为研究陈寅恪生平填空。

儿时,我爱看父亲对镜刮脸——神刀披靡之处,白沫速退,肤色立显——扎人的胡子消失了。父亲向我展示剃须刀,总带上一句:“陈寅恪送的。”由是我在认字前,早已听熟了“陈寅恪”。稍长,我爱听父亲忆诉故人旧事。自然,父亲常提陈寅恪。

父亲沈仲章口中说的“恪”音,跟“确实”的“确”一模一样。

谁亲闻陈寅恪本人读“恪”为“Kè”?

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沈亚明-信息快讯网

陈三立(散原老人)寿庆,与家人合影于南京头条巷俞宅竹园,1916年。前排左起:俞明诗、陈散原;后排左起:陈方恪、陈新午、黄国巽、陈封怀、陈衡恪、陈封可、陈隆恪、陈登恪、陈寅恪、陈安醴、龙姑娘

约五年前,我想写写沈仲章眼里的陈寅恪,比如父亲目击寅恪先生对着无人教室宣讲之奇观。拼音输入q-u-e,不见有“恪”;连击k-e-s-h-ou,迂回获得“恪(守)”。

一问才知,对怎么读陈寅恪的“恪”,国内学界曾轮番激战。结局是判què误读,定kè正统。(按:凡带声调符号,为现行汉语拼音)

友人唬我,各类文章不下数十篇,改写传载上百。我果真被吓着,恐迷途于百家纷纭,央人择要概述。

获悉第一条:“没人亲闻陈寅恪自己念què。”我即反弹:“我父亲应听过。”对方料我会以父亲为盾,继以胡适等为倚,横矛截我后路:人家追究错念què音始作俑者,连精通多种外语和汉语方言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也难逃干系。“令尊‘小赵元任’什么时候认识陈寅恪的?”

正中要害——若论结识陈寅恪的时间,估计赵元任在先,沈仲章在后。赵被质疑,我岂敢固执“父”言?又因重复打字k-e,我渐渐趋于默念“寅kè先生”。

然疑团未解,为了回溯更早,我向“朱家姆妈”唐子仁求教。她父亲唐钺与陈寅恪的友谊始于中学。陈唐两家曾为邻居,孩子们常旁听大人们谈话。唐子仁成年后曾在音乐专科学院教声乐,对“音”的辨析力和记忆力都特别强。朱家姆妈证实,她父亲称呼或说到陈寅恪时,末字为“确”音。不仅唐家陈家,“大家都说‘确’!”  (按:凡标同音字“确”,兼容国语和方言。唐子仁童年在北平,能说一口标准国语,但与我交谈多用沪语)

我向人传播所知,却接劝导:过去有学问的人都不对,陈寅恪末字读kè乃官方重新“审”定,时下再读què,定会被笑“读错了”,我差点儿被“官方”镇住,偏偏民间又传来活灵活现的“据说”:陈寅恪曾被问,别人都错读为què,你为什么不纠正?“陈寅恪笑着反问:‘有必要吗?’”

我好奇:到底是谁,亲闻陈寅恪自己读kè?又到底是谁,亲闻并亲见陈寅恪“笑着反问”呢?我琢磨:什么样的人才较有可能,直接跟陈寅恪本人“笑着”议论“别人”都读错了呢?听起来,像是比陈寅恪中学好友更熟的“自己人”?

不妨问问陈家自家人。为此,我去请教陈寅恪的二女儿小彭。

陈小彭语音留言作答:“从来没有人读kè!”(按:陈氏女儿与我交流均用国语)

记录所闻语调,感叹号用三个也不为过。若要记录我的即时反应,用“?!”蛮恰当。

我惊诧的,并不是陈氏家族居然都“读错了”,而是想不通——既然有那么多人写文争议陈寅恪的名字怎么读,甚至说陈自己读kè,为什么几十年来,竟然没有人去问问陈家三女:寅恪先生自己怎么读?给他起名字的上代怎么读?与他最亲近的同辈怎么读?他的直系后嗣又怎么读?

我起念写文,草拟了一份设想大纲,邀请一位语言学家合作。由他梳理前议,追溯审音政策。我尝试“三代回溯”,归纳家族读“恪”小史。

我曾设计田野调查问卷,然远在海外,进展难如意。日前,与陈氏三女流求、小彭和美延商量,先公布实证——寅恪先生本人和嫡亲怎么读“恪”。

陈氏亲属几代相传的“恪”是什么音?

义宁陈氏书香代继,学者辈出。右铭公陈宝箴亲定承嗣取名排行,子辈含“三”,孙辈有“恪”。宝箴生二子:三立居长,三畏于次。孙男共六“恪”:衡、隆、寅、方、登为三立之子;三畏之子覃恪因父早逝,亦由伯父照顾。

陈宝箴1900年离世,长孙衡恪1876年出生,幼孙登恪1897年落地。诸孙之名,祖父即便不曾亲自呼唤,多少也有耳闻?陈三立对老父言子侄,总不至于让右铭翁误以为别家小辈?六“恪”如何说本人及兄弟之名,按理,当承自父辈与祖辈。

陈宝箴归仙将近120年,亲闻他亲口呼“恪”者亦皆升天。回溯“三代”以“恪”字辈为中代,上及寅恪之父,下至寅恪三女。散原老人病逝于1937年,逝前居北平多年。陈小彭说:“周末及寒暑假都和祖父在姚家胡同度过,他给我和流求姐赠墨宝等……美延的名字也是他起的。至1937年日本侵华,那时我已六岁。”

我问陈小彭:陈家几代尤其她祖父怎么读“恪”?小彭答言明确:她的祖父、父母、姐妹和亲戚,三代人皆读“恪”为què。我又问:陈家数度易地,父母与她们姐妹在家日常用语如何?小彭答:都用国语。

寅恪先生长女流求和幼女美延所言皆与小彭互补互证。为助我写文,小彭和流求分别郑重其事地录音留言为据,美延也转来她答别人问的电邮。

先引陈小彭:“我是陈小彭,是陈寅què的女儿。我们小时候一直在(那个时候在)北平,和抗战期间在全国逃难的时候,从来都是听见我们的亲戚,特别是叔叔、伯伯、婶婶们,还有祖父,从来都是叫我们的父亲作‘寅què’。所以我们认为,父亲的名字就是‘寅què’,而没有听过其他的声音。”

整段话内“寅què”出现三次,每个què都加重——确切无疑。

再选摘陈美延书面答言:“‘恪’字是父亲兄弟的排行字,如陈衡恪(师曾)、陈隆恪、陈方恪、陈登恪,大家庭中皆读某què。所以我们父母及孩子小家庭里读què,不读kè。……他本人外文姓名用Tschen,Yin Koh等,但说中文时自称陈寅què。”美延补充,寅恪先生在牛津的电报地址用“Chen Yinchieh”。

切切不可忽略陈寅恪夫人唐篔,下录陈流求语音留言。

“得知你愿意和我们谈谈有关父亲名字的读音问题。我的母亲唐篔,虽然出生在广西,但是在四五岁,她就被带到天津。她在天津女师附小念书,直到师范毕业。毕业后,又在天津女师附小,教过初小的课程,就是当了小学的教师。母亲生了我以后,我也像绝大多数小孩一样,把母亲的语言,当作我第一任的语言老师。母亲把父亲的名字,总是念成‘寅—què—’。并且,母亲也教过我,对家里叔叔伯伯的名字读音。像衡què、隆què、方què等等。母亲的语音,至今我们是不会忘的。”

留言内口齿特别清楚,父亲叔伯四“恪”皆读què,还特意放慢加重‘寅què’二字。

陈流求念慈情切,令我感动,是以驱笔陈情——人名乃个人之名,每个人皆有亲有情。寅恪先生三个女儿都年过八十,流求今岁九十。她们多次言及,记事以来就知道自己父亲叫“陈寅què”,如今听到被念成“陈寅kè”,很难接受。

据陈小彭,“恪”字辈尚有五位子女在世,对“恪”字读音意见一致。义宁陈氏堂表枝茂,姻亲网织,数代承继,往来相聚,一向都语“恪”为“确”音。

陈小彭追加语音留言,不仅仅是她们一个小家庭,“还有我们的叔叔伯伯们陈衡què、陈隆què、陈方què和陈登què,都是用这样的语音来叫他们的名字。”一连串姓名内末字都是què——明白无误。

外文拼写“K”就是汉语读“K”音吗?

去年年底,陈小彭所在地凌晨四点不到。她发微信给我:“忽然想起来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夜里胸骨肋骨有些不舒服,睡不好觉,就想起来了。以前我们家里的箱子上、是爹爹从国外带回来的箱子上,用油漆写的名字,彷佛记得‘恪’字是用K起头的。”小彭还说,她曾见旁证——别人发表了一张陈寅恪  “在欧洲的相片上的签名,‘恪’字是用K起头。”

陈小彭重申,她父亲“按照我祖父的念法,所以全家都是念这个‘恪’字为què,也是没有错的”。但是,“有这个事情,我昨晚睡不着。就想了,更睡不着。这个事情一定要跟你说,这些情况也许很重要。现在可以打电话给你吗?”

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沈亚明-信息快讯网

▲五“恪”合影于长沙,1898年。左起:陈隆恪、陈覃恪、陈衡恪、陈寅恪、陈方恪

陈氏三女与我远隔重洋有时差,长途通话一般预约。那阵子小彭身体欠佳需静养,没想到这个“恪”字读音问题,竟搅得她难以安心休息。我暗自愤愤然:为什么审定陈寅恪的“恪”读kè之前,没有人去征求陈家意见呢?

我告诉小彭,外文拼写用K不一定表示汉语读K音。当时,为让小彭先放下心去睡个回笼觉,我只以她本人外文名拼法为例,简单解释了书写字母与实际发音的关系。后来,我 又 针 对  “q”  “j”  “k”“g”,向陈氏女儿和关心者做了些补充,综述如下。

借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历史已久,法则不一。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标示为j或q的声母,发音部位比较特殊,不少外语缺乏同样辅音。其他语种音译含j或q的中文专名,常以拉丁字母g或k代之。反之,用汉字音译外文也相似。

K-J互换

汉译英文常见姓King,惯例对以中文常见姓“金”。比如,Martin Luther King为马丁·路德·金。早年金姓人士在海外,很多(并非都是)会取King为姓。汉语拼音通行后,虽然中国护照“金”姓为Jin,我仍见人到国外后改用King。

随手再抓二例:Kissinger汉译基辛格;蒋介石外文名Chiang Kai-shek——据闻,还真有人“读”外文,译成中文“常凯申”。[按:这个笑话多见转引。承日本熊本园大学语言学教授石汝杰告知,错译根据俄文ЧанКайши  (音 近  “枪 盖石”)]

G-Q交错

鲁迅《阿Q正传》序言释名曰:“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我曾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又倘使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

Q。……”

国语“贵”“桂”同音,若用现在的汉语拼音,声母为G。鲁迅早年用Q。是否方言问题?我请母语为绍兴方言者读“桂”和“贵”。鲁迅提示“贵”为“富贵”且“贵”“桂”同音,据此,绍兴话声母接近国语G。(按:因鲁迅说得明白,此处不议绍兴话“贵”在不同语境的另一读)

皆知鲁迅留学东洋日本,是否他不熟“《新青年》提倡”的(西)洋(文)字?

否。鲁迅说“照英国流行的拼法”是有依据的。仅举国际畅销的燕麦品牌Quaker为例,表音汉译“桂格”。两个汉字若标以汉语拼音,声母都是G。也就是说在同一专名内,拼音符号G既对应Q也对应K。其实,英文Quaker内的Q和k乃同一辅音。

Q-K替代

由是,从Q-G连到Q-K。起于q的英文词如quick(快)和queen(女王),词首 辅音q与汉语拼音代表的q音相去甚远,检索手边数本英英和英汉词典,对q的标音符号皆等同于以k起头的词——虽然拼写字母不同,q与k实际上是同一辅音。

我取《可兰经》(《古兰经》)英文书名为例,做了个小实验,考察眼“读”字母会否影响口“读”语音。我先请英语为母语者念Koran和Quran,未辨差异。询问被调查者对Q与K以及Qu-与Ko-的语感,答曰发音完全一样。为排除人“读”受脑“读”影响(即知道是同一书),我又用有声朗读工具复测,结果相同。

再举数例英文q汉译,择自1979年版《新英汉词典》:化学药用词如quinate(奎尼酸)、quinoline(喹啉)和quinone(醌)等,音译首字若标汉语拼音,声母都是K。

为解小彭见K之忧,仅议起首辅音。因她不详箱子上的K后是什么字母,我们不猜也不议整个音节——我与陈氏三女相约,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分享直接知识,不被外间“据说”牵着跑。

借此机会请读者谅解,以上讨论原为小圈交流,用词宽松。而且我有意回避专设音标和术语,随习俗采用同套拉丁字母标识不同语种,拼写汉语亦循各时期惯例。其实上述三对中,若列语音区别特征,汉语声母Q-K区别最小;而若注国际音标,英文Q-K同音显见。对了解语言学的人来说,道理都不新鲜,但现实中易产生混淆,我不过提醒一下。

上文言及,我曾央人择述“恪”音争议要点。紧接第一条“没人亲闻陈寅恪自己念què”,第二条是“陈寅恪自己读kè”。怎么论证“自己读”?论据就是陈寅恪外文名拼法之一含“Koh”。友人传示大标题,“只读这个音”。

对“Koh”有几种猜测性解释,如考虑在外语环境的使用方便,相类实例俯拾皆是。但既已申明不猜,容不扯开举证,盖以简言之,外文拼写不代表汉语读音。打个宽松比方,蒋介石外文名Chiang Kaishek或ЧанКайши,不能证明他自称“常凯申”。

陈寅恪先生写外文名用K这个字母,不能证明他用汉语读自己名内“恪”这个字,发的是Kè这个音。我实在想不通——若真想知道陈寅恪自己“读”什么音,为什么不请教听他本人说了几十年的人?又何苦步郑人买履之后尘,奉千里迢迢无声外文纸片为准绳?

盖棺“改名”还是“入土”为安?

2018年春,陈家大屋重修。陈小彭告诉我:“有一块展板,专提‘恪’字的读音,陈家人都有意见,所以提出讨论。”我请小彭烦劳当地亲戚,传来展板内容。(大致摸样见左图)

正音展板挂到陈家祖宅那年,为辈分定名的陈宝箴作古118年,生前呼唤孙儿们24年;起名的陈三立作古81年,生前呼子唤侄61年;陈寅恪作古49年,另五“恪”作古皆逾40年,生前自呼与被唤“确”整整一辈子。盖棺这么多年遭“改名”,家祭若闻敬“客”翁,谁能确定谁“被招呼了”?

我应见过被展板奉为一锤定音的徐世荣,便托人寻找。打算垦求徐先生积个功德,亲手解下“统读”之铃,让陈氏祖上“入土”为安。但即被劝别找了,算徐世荣生年,怕是百年之后了。我先思忖,若发文商榷,另一方是无法回应的,只好不了了之?后又一想,“徐”“世”“荣”三音皆历古今演变,各存区域差异,谁能确保永不更改?尤其“荣”字曾引争议,仅看音系发展声母类“雍”,现行声母r是北京口语。揣测徐先生百年之后,对“荣”对“恪”所虑更远,会希望有人替他补个功德。

上文“改名”“入土”“被招呼了”带引号,因为都是听来的。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语言学家倪海曙来开讲座。曾负责审音的倪先生坦言,专业人员对“正”“异”并无把握。工作组双管齐下,既查经典也查实况。倪先生“泄露”了不少内幕,比如“蝴蝶”的“蝶”字,最初遍问老北京,声母t与d几乎对半。“现在呀”,倪先生说:“很少有人记得‘hútier’了。”这么一说,我牢牢记住了“-tier”,轻声儿化。

据倪先生,最不好办的正是地名和人名。拾取尚存印象,试试学说一段人名审音“冲突”。他们先从书本到书本,费力定下“正确”读音。天知道,惹恼了本人和家属,招来斥责:“你们有什么权力替我改名?”“街上有人叫,我都不知道被招呼了。”“我爷爷起的名儿,爸爸教我这么念,爷爷和爸爸都入土了,要不劳您驾,跟他俩商量去?”倪先生坐在讲台边椅子上,双手作捧纸示人状,开言道:“您、您说怎么念,我们怎么记。”从此内定政策,人名读音以本人家人为准。“得!”切忌冒犯老祖宗。

我报考语言学,是因为语言既属自然现象也属社会现象,语言学既需解析语言演变的自然规律,也要阐述在一定社会范围的使用规律……(按:对概论已生疏,略叙大意)人名(非谥号)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说,首先是与本人直接交往之人,由家庭逐步扩大。

念“陈寅què”的社会范围多大?论直接交往,陈家都这么念,应说寅恪先生的同代相知也都这么念。省去罗列历来记录,择取几条最近核证:据唐子仁,陈寅恪中学好友唐钺这么念;据陈美延,在海外“胡适推荐信Ying Ch'iuh Chen”;据我亲闻,与陈寅恪同在1926年到北京的沈仲章这么念;在陈寅恪晚年,他的助理黄萱也这么念,黄萱女儿向美延证实了这一点。遍问世交,凡本人或父母跟陈寅恪说过话的,异口同声念què——至少,在陈寅恪与人交往的时段范围内,这是大家遵守的使用规则。

“恪读què”的范围大于陈家人名。陈美延传来1988年印行的《辞海》第869页:“恪(kè课,旧读què却)”(1980年版)。据她记忆,早年“不是陈家怎么读,而是当时众人说国语都读què,成志小学(清华附小)等也是这样的。”并增补说:“我解放前在清华附属子弟读书时,父亲同事都读què,小学老师也教读què,如恪(què)守。解放后,父亲老友及弟子称呼他仍照旧读què,未读kè。”还有,“邵循恪也读què。”

稍查资料,美延所语纪实。50多年前有人撰文,北京曾通行读“恪”为què。我相信,审音人员当已对“旧读”之起因、波及和时长等详作考证,才决定扬kè而抑què。本文前部交代分工,已刊论述归吾友梳理。我承担“三代回溯”,亦可为治史一法。依常识,历史乃过去已发生之事。是以记录:陈美延见证,曾发生“恪读què”这件事,时段约在(但不限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地点之一在(但不限于)北平的成志小学。

为继续验证美延所忆,又查到该时段面世的  《国语辞典》,“恪”有两读:一为ㄎㄜˋ(keh),二为ㄑㄩㄝˋ(chiueh)。(按: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汪怡主编,赵元任校订,初版1947年,商务印书馆;承石汝杰见示1969年第七版,台湾商务印书馆)这本《国语辞典》在学术上有其意义——中国语言学开始注重接轨现代科学方法论,辞书尝试记录口语实际情况。我又检索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最新网络版,第二读为“又音”。[按:原著者国民政府时期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企划执行国家教育研究院;2015年版权。顺便一提,抗战后沈仲章曾任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

再者,2010年第六版《辞海》缩印本,仍列“恪(kè,旧读què)”[按:承石汝杰见示]。

叹息我于史学门外,也不专攻历时语言学。不知人名使用算不算发生的“事”?对命名原定怎么读,家属亲戚怎么读,友好同人怎么读,……史学和语言学之任是记录研究实况,还是改正、统一、……?乃至连盖了棺的先辈,也得“统”统改“读”?自此青史留名陈寅kè,后世莫谈陈寅què?

不扯后世,关键是眼下面对实证,如何处理?

试为陈氏先贤陈宝箴、三立、三畏、衡恪、覃恪、隆恪、寅恪、方恪和登恪,五位健在哲嗣、天上亲属和世间后代请个愿:能否在历时性词典内,保留旧读què?能否在别种词典内,收容异读què?或视情依名人特例,加注“如近代学者陈寅恪的传统读音”等语?

词典大计,不宜多置喙,建议仅供参考。而我随文略抒随感,稍涉语言学史学边缘,亦皆限浅议而免深究,意为后继探讨,略效铺垫之劳。

转向陈氏三女有绝对发言权的小范围——陈寅恪哲嗣对“恪”字读音的看法。

其一,陈寅恪本人和至亲三代都读“恪”为què,是既成事实,不争的事实。

其二,亲人之名被念成不同于父母家人所说之音,难以接受。

其三,人名乃个人之名,名从主人。

其四,无意卷入争议,但永志不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补记:本文完稿后,又获信息,我向陈氏女儿了解情况,并得友人助我探讨,择要简介两点。

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沈亚明-信息快讯网

家人陪同散原老人游北平中山公园,1935年。前排左起:陈寅恪、唐筼、张梦庄、喻徽、陈小从、陈流求、陈小彭、陈封犹、黄国巽、贺黔云;后排左起:陈三立(散原老人)、陈登恪、陈隆恪、陈封雄

第一点:词典韵书“异读”存录数百年

有学者估测,“恪”字二读始于明代。承石汝杰等相助溯源,已见明清韵书留有痕迹,发展规律也可解释。商务印书馆1912年首版的《新字典》和1915年正式出版的《辞源》,均载“读如却”。上世纪五十年代普查方言出版物,记北京和太原有qiè的读法(太原入声)。

其他例证容缓,仅举颇有意思一例。

“正音展板”(见正文)摘明代文献“恪当读如客,恪、客古通用”(我信其摘),并援引徐世荣解释统读“恪”为kè,“特别举例‘人名如近代学者陈寅恪’”(已请人核证原文)。正巧徐世荣的《北京土语词典》(北京出版社,1990年)在手边,第326页言:“客(儿),qiě(-r)客人。如:‘你们家来客啦!’(满族旗人常说,不儿化。)‘干嘛这么多礼儿,像个客儿似的。’(一般北京人都说,儿化。)”徐世荣记录了一个事实,即“一般北京人都说”(不妨暂称“通读”)“客(儿)”为“qiě(-r)”,至少延续到上世纪末。

如何看待社会约定的“通读”与官方审定的“统读”?此题大于“恪”一个字和陈先生一个人的名字,值得思考。

第二点:前辈学人“异议”辨析若干例

据转述,掌握多种外语的赵元任曾如是写,他按发音记“ch”,但亲见陈寅恪自拼外文名写“k”(原文待查)。依我解读,这说明“写”外文名与“读”汉语名不是一回事。

据转述,谙熟汉语音韵学的王力曾如是说,“恪”字应读kè,但大家都读陈寅què,他也跟着读了。依我解读,这说明语言有双重性质。初看《广韵》这条线的音系演化规律,“恪”应读kè;但“大家都读陈寅què”是特定社会通则,王力“也跟着读了”。

又据说,陈寅恪的学生石泉和同事毕树棠曾分别说,陈先生告诉他们应读kè。我将此说转给陈氏女儿,询问那两位与寅恪先生的结识年代及相熟程度。接答复曰:“石泉是爹爹在成都时学生,……当时和爹爹关系融洽,……毕没印象,所述内容更未听过。”简析目前所见文载,石说与毕说皆再传“据说”,无途径核查各人原话、交谈场合和传递语境等等。而若论与陈寅恪的接近度,石与毕似略逊于正文所列至亲友邻。陈氏三女与我依原约定——不被外间“据说”牵着跑。■

【“恪”字读音】Kè

“三恪封虞后”是陈宝箴参与编纂的清同治版义宁怀远《陈氏宗谱》行辈用字(修水民间称之为“派号”)。典出我国古代一项礼制,周武王得天下之后,封舜帝之后敶满于河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建立陈国,国号“陈”,以示尊礼。其子孙遂以国为姓。明焦竑《焦氏笔乘·古字有通用假借》条:“‘以备三恪’,恪当读如客,恪、客古通用”。清吴大瀓(愙斋)《古籀汇编》卷十据周朝的愙鼎考证:“愙(恪)”为“客”字的异文,三恪即三客,即以客礼相待夏、商、周三代子孙之意。

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式确定“恪”字“统读”为kè。《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恪”均读作“kè”。语言学家徐世荣《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语文出版社,1997)解释“统读”即“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并特别举例“人名如近代学者陈寅恪”。


作者:沈亚明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韩国“长腿女神”郑秀晶怎么了?
思政课堂“动”起来(解码·思政课怎么讲)
芯片人才平均薪资仅1万元,十年经验待遇也难翻番,30万人才缺口怎么办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为精神病,韩国文体部不服,你怎么看?
思政课有料又有趣(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跟着日本Cosme大赏购物?是时候中国也该有自己的“大赏”了!
这两首烂诗原来不是乾隆的,但他自己写的诗仍然让人没眼看
京东小哥送件途中快递件被偷,警察抓住小偷后发现他竟是收件人!他为何要偷自己快件,原因竟是……
一个破损塑料袋引发的“血案”,外卖小哥把自己送进了牢房……
现实版樊胜美苏明玉:网红主播报警将盗窃自己财物的亲哥哥送进拘留所
陈寅恪亲属三代人皆读“恪”为què | 记忆
纽时破解总统谜团:为啥特朗普把“关税”当动词用?
一个世俗而多情的苏格拉底
六一儿童节,上海童谣唱作人王渊超带着孩子们唱医学科普歌,让儿童成为保护自己的小主人
存量资源改造养老院消防关怎么过,上海新政是这么说的
【地评线】坚持问题导向 做好自己的事情
特朗普称中国因被加征关税变得虚弱,外交部:美方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谣能力
自由,是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礼物 | 荐书
会写自己的泰文名字吗?来一带一路名品展看看
上海的工人新村是怎么来的?
被朝鲜三代领导人点赞的这家冷面馆日均售1万碗,每碗约25元
美国对华极限施压,听10国政党人士怎么说
70年来上海创造了哪些激荡人心的传奇?来听听档案里的故事怎么说
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怎么走?这篇文章里有答案
追求“零误差”的桥三代
不要在至亲去世时伤害他人!谭松韵被造谣事件得何炅黄磊澄清,他们在教你何为向往的生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