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在读

2019-05-31信息快讯网


《云心石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明清文人篆刻展》

学人在读-信息快讯网

本书为2016年底在无锡博物院举办的同名展览之图录。书中每方印章均有印石图片、放大印面图片、原大印蜕及边款拓本,列出尺寸、材质、来源等数据,并作简要解说,悉称得体,加之印装精良,堪为图录编纂的典范。展览中上海博物馆提供的136件作品有少部分为首次公开,值得关注,而更引人兴味的是无锡地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的晚明顾林、华师伊墓中出土的两组印章。此前两墓虽都有发掘简报刊布,但图版简略,释文未当,不便学者。此次展览乃将考古材料披露无遗,不仅可作为明代印章鉴定的比对标准器,而且经过深入研究,相信将在印学史上写下重要一页。顾林墓出土19方印章,为数甚众,在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其中何震、苏宣等著名印人的作品无疑具有重大研究价值。而此组印章所镌文字中主人姓名、字号、斋馆名的多样性组合,整体展示了明代文人印章在信用依据、书札往来、鉴藏留痕等不同领域的使用方式,亦是前所未见的极佳实例。


《程应鏐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学人在读-信息快讯网

上世纪90年代程应鏐先生逝世后,门弟子醵金刊印《流金集》,先生一生学术之精要,尽萃其中。2016年,当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乃编成此皇皇大册,以《流金集》为发轫,精神渊源有自,师弟之谊,可铄金石。与一般之纪念文集有别者,此集除收入友人弟子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外,亦收入先生遗文,如《流金碑刻题跋钞存》,一则展示当代史家研读金石碑版的见地旨趣,一则见出传统学人在艰难岁月中不甘自弃唯求精进的动人风范。数百条题跋之成,离不开程夫人李宗蕖女士从未动摇过的坚毅支持,而此次得以校录刊布,则赖蔡继福先生多年精心保存手稿。大部分出自受业弟子的“论文编”,从论题看,并非对先生学术的“接着做”和“展开写”,选题的气象和论证的方式却具有师承,既见风格又无壁垒,一源派别,机杼各出,方是尊师真义。


《审律寻幽———谢俊仁古琴论文与曲谱集》

学人在读-信息快讯网

此为“现代琴学丛刊”之一种。“丛刊”着意于整理古琴文献,弘扬古琴学术,主编者眼界宽广,选择精到,已出各种,皆具价值。如蔡德允女史《愔愔室琴谱》,价不及港版三分之一,而印刷精良过焉;又如龚一先生《古琴演奏法》,甫一面市即已告罄,固以琴坛盼望久矣。今特拈出此书为言,乃因当今以古琴为论题者,喜讲风致,谈精神,蹈空逞词,流于虚巧。而如本书作者这样,平实地提出聆听和弹奏之际的兴味和困惑,以兴味为缘起,因困惑乃问学,再以其医家的科学素养提出假设、解决问题者,实在并不多见。比如在讨论香江容氏的音律特色时,作者首先以自己真实的感受提出问题,感觉容先生在弹奏中有按音偏差,再分析此问题,认为非技术原因所致。接着是对此音学现象的确认,在这个步骤中,尽可能严密地选取声音样本,使用电脑分析软件,确认“按音偏差”现象的存在。最终推导出结论,容氏之偏差按音的运用,正是其家族承传“非五度律”的风格体现。推论可称确当不移。此书所收的论文常常始自猜想,有些能通过文献实证与科学实验方法获得解决的视角与途径(比如由“渐快而不觉”的音乐风格提出“大速若迟”的哲学思想),有些依然是猜想(比如“凄凉调”和“苦音系统”的关系、“中立音”在古代中国音乐中的使用),作者试图将难以言说的口传心授之法,努力落实到科学数据上的历历可证,乃是此书魅力之所在。




作者:秦蓁(上海社科院历史所)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