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往事后期空记省

2019-06-03信息快讯网

金庸往事后期空记省-信息快讯网

▲《金庸往事》沈西城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驾鹤西归。

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失去一位知名报人和文学大家,更意味着华人文化层面上的某种失落。仿佛经年累积的某种归属感在一夕间崩坍,无数人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各种方式回忆,甚至亲赴海宁故居和香港金庸馆,叙尽悲恸与难舍。千言万语,终究还是他老人家自己的文字最具分量——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粉丝们大规模地自发悼念,不无原因。毕竟,半个世纪以来,金庸先生塑造了数代人整齐一致的阅读品味和影视趣味,通过波澜壮阔、全新的“江湖”世界观,构建了华语文化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想象共同体。

盛名之下,人们还乐于对其往昔追踪蹑迹,一旦他飘然而去,就如同作家蒲实所言,“这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现在成了被讲述的故事。”

沈西城撰写的《金庸往事》,就是这么一本书。

在此之前,市面上各色金庸相关的衍生作品,已经达到了饱和。20多年来,金庸访谈、传记毫不鲜见,央视通过“面对面”“艺术人生”“香港回归十周年特辑节目”屡次邀请,白岩松、鲁豫、杨澜等多位名嘴也与之多有碰撞。书店里也频频出现未得本人授意的“金庸传”,大多没进行采访,仅凭一二手资料即可撰文——尽管有时候传记作者号称采访过了金庸,却不被其本人承认。

凭着这些层出不穷的的材料,金庸大侠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才会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熟知。金庸出自浙江海宁袁花,原名查良镛,查家书香门第,闻名遐迩,“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因为是名门望族,藏书甚多,金庸自幼耳濡目染,自有扎实的传统文化素养。他早早通读了诸子经典、四大名著及各类侠义通俗小说。小学时他还接触外国文学,直到现在,每每谈及最喜欢的外国作家,金庸一般都会说: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雨果。这些作家及作品,对他的武侠小说创作影响甚大。

年少时的金庸遭逢战乱,漂泊如萍,求学路上辗转嘉兴、碧湖、衢州石梁……每到一个地方,那儿几乎都会成为日后小说情节的搬演场地。他见过无数生离死别、百姓疾苦,所以擅长描绘黯兮惨悴、风悲日曛的战乱和险恶的生存环境,能深入体味人与人之间的不幸境遇。他怀抱外交官的理想,却先当了一名记者,从《东南日报》到《大公报》,从杭州到上海,然后南下赴港,因政见龃龉辞职前往“长城”任编剧,终又一手创立《明报》。

这一路走来,独在异乡,父母缺位,金庸于家庭的归属彻底流离失所,他后来写了15部小说,似乎不自觉代入其中:陈家洛的母亲在连载时叫徐慧禄(后来修订时改名“徐潮生”),与生母仅一字之差。此外,主角还多为江南出身,多是孤儿,而且,要么对父亲的过世加以悲壮地渲染,要么常常呈现出一种“找不到爸爸”的状态,袁崇焕之于袁承志、杨康之于杨过、张翠山谢逊之于张无忌,还有韦小宝、石破天、虚竹等人,一度连爸爸是谁都搞不清楚。

读者热衷于将金庸生活轨迹与小说对照起来,他们会挖掘他的情感秘辛,甚至对其追求夏梦的暧昧往事津津乐道。自沈西城以后,粉丝们喜欢从金庸小说的字里行间,摸索出夏梦的倩影——诸如小龙女、王语嫣、岳灵珊等等。

金迷沈西城是金庸知交倪匡和孙淡宁的好友,得以牵线三谒偶像,又为《明报月刊》供稿,圈子内反复兜转,获取了不少宝贵信息。他曾在《金庸与倪匡》里多番爆料其情感旧事,为粉丝解读金庸小说提供了风花雪月的朦胧视角。“夏梦论”的源出,自《书剑》里“余鱼同追求骆冰”的原型早已有之,而“夏梦论”的传播,沈西城确实“功”不可没。

这本《金庸往事》中,在金庸夫人的“官方认证”下,沈西城详实叙述了那三段婚姻的来龙去脉,道明了金庸的人生何以有  “三痛”——而金老本人,向来对这些事讳莫如深。

沈西城与倪匡相交已久,都有顽童性情,不用正襟危坐的史笔画像,而用近乎于明清笔记的文法,写三见金庸的始末,回顾翻译日版金庸小说而不遂的遗憾,描刻金庸圈内好友,用曲笔见其秉性。

《明报》创业之路坎坷重重,麾下有《武侠与历史》《明报月刊》《明报晚报》《新明日报》《明报周刊》六兄弟。张圭阳《金庸与明报》为《明报》作传,常常从宏观写商海交锋、群雄环伺,而沈西城则以微观视角,写主编们的人物小志,娓娓道来,诙谐跳脱。如写哈公文章被删,张圭阳从市场战略定位和政治立场出发阐述原因,沈西城则侧重于描写金庸与哈公的“笑泯恩仇”,以体现金庸“四两拨千斤”的御下之术。

由于亲历许多事,认识许多共同好友,沈西城笔下的金庸更显得平易近人、可亲可敬,《金庸往事》里的金庸,克勤克俭、富而不骄,又圆滑世故、精通人情,既是一个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领导,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略逞心机的老板,既是一个慷慨解囊、宽宏大量的朋友,也是一个悔恨犯错、耿耿于怀的丈夫与父亲。你甚至可以看到乔峰恩威并重、张无忌宽厚待人、康熙韦小宝君臣相佐的影子。

不同于一团和气的访谈节目总是喜欢将金庸塑造为完人,不同于一些刻薄评论家总喜欢揪着老生常谈的“金庸黑点”以标榜自身的“理智”,不同于传记作者喜欢将金庸置身于大时代和大格局塑造大人物,沈西城将过往诉诸家常,将大事化小,嬉嬉笑笑,不多置评。毕竟时移世迁,往昔种种,是耶非耶,都已成过去。


作者:果麦麦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金久超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