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最有名作家和村上春树的偶像通信三年,两人的真性情都在信里了
近50年里出版了16部长篇小说及9部文学批评集、信件集,斩获多个国际重磅文学奖项,人们不禁好奇,J.M. 库切这位语言风格节制、鲜少抛头露面的南非作家,究竟如何将灵感转化为笔下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引进推出“库切文集”,新近上市的首部作品正是通信集《此时此地》。
作家们的信件对人总是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因为作家们从不把自己的思想直接说出,而是创作一个个故事,通过笔下人物的选择或命运间接向读者暗示自己的观点。于是,读者迫切希望通过不加遮掩的书信看到故事背后作家的真实脸庞。书信集时间跨度是2008年到2011年,J.M. 库切和保罗·奥斯特两位世界级作家互相通信三年,两人从友情谈起,谈世事、聊人生、论艺术、话文学,包罗万象,从中不难一窥两位作家的真性情。昨天,同为翻译家、作家的黄昱宁、孔亚雷在上海光海书局对谈,与读者分享鸿雁之妙。
库切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创作,代表作有《耻》《等待野蛮人》等;保罗·奥斯特是村上春树的偶像,代表作有《幻影书》等。两位作家风格颇为不同,库切往往聚焦于南非社会,对社会现实有较强的指涉性;而奥斯特作品多描述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库切曾说:“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写作都是一种自传:不论是文评还是小说,你写的每一样东西在被你书写的同时也在书写着你本人。”他坚持探索和实验,很少自我重复,不断寻找叙事的可能与边界,也不想让笔下人物变成所谓的典型。因此,库切的小说角色同作家自身一样,身份多重且含混,充满复杂的隐喻。
“这两位作家有交集,似乎颇让人意外。事实上,两人早读过彼此的作品,但他们真正交往开始于2005年——当时奥斯特请库切为自己编纂的贝克特文集撰写序言。到了2008年,奥斯特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文学节上和定居那里的库切见面,真正成为了朋友。之后,库切向奥斯特发出邀请,约定两人通信三年,话题不限。”孔亚雷说,这本通信集包含了友情、人生、文学、艺术、生活、经济危机、战争、体育……无所不包,无所不谈,两人的交流也绝没有客套,意见不同时双方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读来酣畅过瘾。比如,两位作家都被一位书评人给出不甚正面的评价,他们也会讨论或“吐槽”其他作家的作品等。“诸如此类的内容都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文豪平时的文化生活,也可以作为阅读文本的索引、指南。”
他打了一个比方,若按猫型/狗型人格分类,高冷的库切属猫型人格,更为热情的奥斯特属狗型人格。“习惯了库切作品的冷峻风格后,看到他在书信中也有可爱的一面,颇具乐趣。”
黄昱宁提到一个印象颇深的片段,书中库切讲述自己持续收到一位神秘女读者来信,读者不停向库切倾诉自己的苦恼与反思,似乎期待着库切把自己写入书中,然而库切对奥斯特坦承,若是她只简单记录自己完整的一天,她会更有机会成为故事的主角——这简单的一段,明确体现了库切对创作的态度。
莎士比亚曾说,人生是一场戏剧,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上有不同的角色,但多数人要经历“七幕人生”——从婴儿到学童、少年、情窦初开时、中年、暮年,再到垂垂老矣,回到如婴儿般的阶段。库切作品的多元和暧昧,会让读者想起人生的不同阶段,比如他的《男孩》《青春》《夏日》和《慢人》,单是书名就令人联想到生命之旅的不同场景。“与喋喋不休相比我当然更喜欢沉默。我热爱音乐,但我通常全神贯注地听音乐,不会边听音乐边写作,音乐会干扰到行文的节奏。”库切曾说,沉默就像生活中的必需品,宁愿“这一生都在平静甚至是静谧中度过”。
与读库切的小说不同,读库切书信集时,作家薄薄的面纱已被撩开,成熟后的库切早已不是南非乡间的少年,而是用文字探究人生的真谛,继续书写他的“七幕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编辑马博介绍,除了通信集《此时此地》,库切三部文学评论、14部小说作品等将在“库切文集”丛书中陆续出版。文集中的小说将包含库切“自传三部曲”、1999年获布克奖的代表作《耻》等,最新小说《耶稣的学生时代》将于近日出版。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