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

2019-06-05信息快讯网

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信息快讯网

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信息快讯网

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6月5日。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扩散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8岁。

22岁就来到央视工作的罗京,用声音陪伴一代人的成长。在罗京去世后,曾有上海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罗京公众形象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受访观众对罗京的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指标表示满意;九成以上观众对罗京专业素养总体满意度认同;92%的受访者认同罗京“国脸”美誉。

这样的高口碑在过往的调查中实属罕见。曾有人评论,罗京的英年早逝,“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更让人唏嘘的是,据罗京的主治医生透露,在中华骨髓库的全力配合下,罗京去世前一天,已经找到了适合的配型供者,但最终还是没用上。

在这个日子里,不妨借着过往的一些新闻报道,怀念一下这个陪伴我们成长的新闻联播好声音。

数次“险情”,差点脱虚,但26年来从未出错

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件提前10分钟才送到播音员手中。有些重要新闻,稿件来得更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改成直播前,《新闻联播》的播报速度是一分钟180个字,直播之后变成了一分钟300字。而且,时间限制严格,要求播音员话音一落,时间刚好19时30分。

播音员们在工作时都是一心多用,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挪着稿子,耳朵听导播的要求,还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罗京又创造了一个纪录:在26年的新闻联播播音员生涯中,他从没出过错。在他的办公桌下,人们找到一本新版《新华字典》,已经被翻烂了。“有不认识的字,就去问罗京,好多生僻的字他都能准确发音。”罗京的同事播音员卢静说。

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信息快讯网

事实上,20多年中,罗京和他的搭档们遇到过无数次“险情”。有一次,《新闻联播》开播后,一条重大新闻的稿件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搭档李瑞英从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可最后一张稿件她怎么也找不到了,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到罗京播完前一张稿件的最后几句时,李瑞英才终于找到。

观众们怎么都不会想到,镜头里那个面孔沉稳的播音员下来后,当时几乎虚脱。

还有一次,也是一条重大突发新闻。有人悄悄蹲下身子,把一张张画满了修改符号的稿纸送到罗京的播报台前。当时,电视台所有领导都站在演播室外,有人手里还拿着一瓶麝香保心丸。但罗京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流一滴汗,镇静地把陆续送来的7页半的纸,一字不差地读完。

这些颇为惊心动魄的场面,从电视画面中根本看不到。

严肃的罗京原来也会笑,还顾家单位宿舍两头跑

有人说,很大程度上,罗京用他的新闻表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新闻联播里的他,几乎很少变化。曾有人当面问过罗京:“你会笑吗?”罗京回答:“是摄像机不让我笑。”

曾有报道说,不但如此,因为“主持人还要保持严肃、庄重和沉稳的形象”,罗京就连剪个头发,都要经过批准。一次,灯光师见罗京的头发又长又稀,怕灯光把头发打出来影子很难看。罗京就说想把头发剪短一点。台里说,不能剪,剪完了头发,观众就不认识你了。

去世前一年,在一场节目中,罗京出场并演唱了一首《千里之外》。唱得当然不错,但多数人被“震动”了。原因是——罗京原来也会笑。

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信息快讯网

其实,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生活中的罗京随和、爱笑,没有什么架子。“你的《千里之外》唱得好听极了。”有人这样夸罗京。“是吗?”罗京也开起玩笑来,“下回我再选一首好歌,等人气下滑的时候,再炒作一下,你们看怎么样?”

他的嗓子好,京戏和流行歌曲,都是他在央视内部晚会上的保留节目。同样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足球球技。身穿9号球衣的他,总是用一些高难度的进球,让人们惊叹不已。

26年播音生涯他只“说错”一件事,不知不觉他离开已十年……-信息快讯网

他也像每个中年男人一样,每天忙碌着往返于电视台和宿舍楼之间。他顾家,会做菜。工作之余,罗京喜欢逛古董家具店,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拍成数码照片传给妻子看。妻子如果满意,他再买下来。

奥运前,罗京已经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确诊了病情,罗京请求医生替他保密。在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配音工作后,才跟领导道别去了医院。罗京特别自信,他认为完全能迈过这个坎。每次他对问候他的人都会说:“没有大碍完全能康复。”后来有朋友说,罗京“播音一辈子,他就说错了这么一次。”

要求更换播音组组长,也就是把他自己换掉

孙玉胜1998年2月接任央视新闻中心主任,那之后不久他就与罗京有过一次深入谈话,后来孙玉胜回忆说——

他向我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要求,更换播音组组长,也就是更换他自己。现在我们看到的介绍文字上都说罗京是播音组副组长,其实早在1998年之前他就已经是播音组组长了。当时他向我提出,组长要张罗整个播音组十几个人的事情,谁参加什么活动,谁什么时候休息,房子职称工资,大事小情都得操心。罗京觉得自己不擅长管理,他向我建议应该由更有能力的人当组长。

仔细权衡之后,我尊重罗京本人意愿,同意他辞去播音组组长一职,同时我又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认为谁适合当播音组组长,他推荐李瑞英。

就这样,李瑞英转为组长,罗京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组员。后来李瑞英又向我提出,希望罗京做播音组副组长。我问李瑞英,罗京本人同意吗,李瑞英说她已征得罗京的同意。我于是任命罗京为副组长。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首先打动我的是罗京的真诚,他对自己的评估就像他的播音风格一样,客观冷静恰如其分,能这样真诚面对自己并且如实表达的人着实不多。再者,对组里的事情,罗京也绝非冷漠旁观,他辞去了组长职务,但仍然愿意担任副组长,并且一直做了这么多年。

他从来就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作风。作为名人,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平常心。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报刊文摘、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祯希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