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振兴的“全面造血”能力

2019-06-20信息快讯网

地处三峡库首的湖北秭归是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大县,山高人稀、村落分散、组织薄弱,乡村治理难题多。近年来,秭归开始持续推进“幸福村落”创建,把行政村划小为“村落”小单元,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乡村向法治和德治发展,不仅破解乡村管理薄弱难题,还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文明风气转好的跨越。(6月18日 新华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迈进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每一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乡村发展后劲的重要依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关键看老乡,实施更加全面的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提升内生动力,激发乡村自主发展的全面“造血”能力。

环境好则人才回,打造引才引智“引力场”。乡村振兴,关键要改善环境。乡村振兴既没有标准式,更不能一刀切,需悉心经营、因地制宜,以良好的环境打造乡村振兴“引力场”。要以法治保障乡村环境,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要以德治温润乡村环境,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柔性支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无形的名片;要以环境助力乡村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环境是乡村文明程度、吸引力的外在直接展现。秭归县用法治立起乡村治理准绳、用德治送来乡村治理新风,不仅村里法治意识日益浓厚,还有一批疑难问题得到化解。而漫步在秭归乡村,更见天蓝水碧,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这些必将建立起秭归县环境“引力场”,不断贡献乡村振兴的机遇。

特色多则游客到,树立创新打造“风向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乡村振兴首先要动员发好老乡的主动性、创造性。乡村振兴要同村民自治、村民参与紧密结合,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在打造特色中提升吸引力竞争力,现百花齐放。秭归县将村落重大事务改为理事会召集村民协商解决,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乡村振兴还要发挥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挖掘文化底蕴,赋予乡村、农业和农产品以更多的乡村文化内涵,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底蕴中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产业兴则后劲足,打造产业振兴“助推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将乡村产业落实落地,让产业发展成为强化乡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资金、技术不断涌入乡村,一大批乡村产业得到振兴,从发展农家乐、创意农业的特色农业村到引进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的优质种植村;从发挥专长做大产业的优势产业村到挖掘风景文化资源的特色旅游村,秭归县也通过村落理事会决定在脆红李产业之外,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家乐。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乡村活力及村民收入水平,更在提升村民生产技术、经营水平中为乡村发展提供长久后劲儿。

队伍强则发展稳,打造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面对乡村繁重任务和群众所盼,需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培育专业队伍、健全服务力量打造干部队伍,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秭归县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幸福村落”建设,划分为“村落”的新自治单元,形成“村党组织—村落党小组—党员”和“村委会—村落理事会—农户”的双线运行、三级架构的治理机制,将治理力量下沉到底,用自治打通乡村治理之路,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更强化了村民自治,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人力、智慧。

广大贫困地区在“摘帽”后,尤需巩固脱贫成果,释放长效发展动能,这需要各方聚合力、聚持久力,加强乡村振兴的“全面造血”能力,在科学蓝图上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