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吴王金戈越王剑》下月来沪

2015-09-16信息快讯网

 

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剧照。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徐璐明)“卧薪尝胆、吴越争霸”的历史典故可谓家喻户晓,以此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也是不胜枚举。记者昨日获悉,在10月举行的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北京人艺将带来由白桦编剧、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濮存昕演出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

濮存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早在1983年,《吴王金戈越王剑》就已经被搬上了舞台,在当年曾引起文化界、思想界的热烈讨论。不同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的传统叙事,该剧以一种更为接近历史的手段,将视角对准了战争背后,于细微处着笔,把百姓疾苦与深邃人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国家命运与个人自由尊严的复杂关系也是直面不讳。

回忆当年的盛况,濮存昕至今仍记忆犹新。30多年前,他还在空政话剧团当学员,舞台上前辈们精湛的演技让当时的他“目瞪口呆”。“这是一个30多年前的剧本,但到今天,我们仍然用崇敬的眼光来审视、接纳这个剧本,这就是文学的内涵所在。我尤其记得范蠡与西施相遇的那场戏,前辈们对人性细致的把握,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然而,当他自己开始饰演范蠡这个角色,30多年前震撼到他的那一幕,却也成为表演上的一个“坎”。“那一幕,西施划着竹筏出来,与范蠡不期而遇。我应该用什么样的眼神和肢体细节,把这个场景的美感表现出来?我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演节奏,来告诉最后一排的观众,范蠡已经被西施摄取了魂魄呢?有时候,表演的意义不在于张口称赞她的美,而在于演员如何用呼吸、肢体和眼神去表达这份意境。”

让濮存昕感到困惑的,还有如何在舞台上诠释范蠡在家国情怀“大义”和个人私情之间的抉择和取舍。“范蠡心里的私情,与家国责任间的纠结躲闪,在舞台上就是多一分则俗,少一分则让人不可信。如何把握好度,是我演这个戏思考最多的问题。”濮存昕说。

“我们演戏不是为了讲故事,故事书上就有。戏剧之美,在于能让普通观众看完演出之后,还能细细品味。”濮存昕说,抛开历史、家国和人性等诸多宏大主题,《吴王金戈越王剑》这部剧本身就很美。编剧白桦是一位诗人,在写剧本时,他把诗意的格律和韵脚融入了台词之中,光是听这些对白,就能带给观众很强烈的审美感受。“至于我们做演员的,就老老实实地在文学为我们铺设好的路上前行吧。”

尽管身体欠佳,编剧白桦仍坐着轮椅接受了采访:“在30年后,北京人艺复排这个戏,至少说明这个戏到今天还有些新鲜的意义。但这个意义不是属于我的,而是属于历史的。中国的历史很了不起,我写剧本就是敬畏历史。”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