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大墙”里的垃圾分类现场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开始实施。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其标志性意义在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一时间,居民区、旅店、餐馆、学校、医院等地都忙碌起来。今天,记者跟随执法监督员和服刑人员家属共同来到上海市五角场监狱,走进大墙,看看这个特殊世界的垃圾分类。
打好管理牌,给压力更给动力
五角场监狱作为出监监狱和短期犯监狱,所关押的大多是只有三个月余刑的临释服刑人员和刑期不足一年的短期犯。这里如何做垃圾分类呢?
“对于服刑人员的管理既要给压力更要给动力。”有着超过三十年管教工作经验的生活卫生科科长金钟滨如是说道。“刚刚接到这个任务,我也觉得非常困难,但是在监狱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加下狱政管理科和刑罚执行科和我们共同发力,推动服刑人员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向前!”
五角场监狱针对关押服刑人员刑期短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管理的频率和密度,实行“日检查、周考核、月评估”,将分数直接反映在“示范楼面”“文明监组”“自律个人”的评比中去。
打好教育牌,给知识更给理念
为了进一步加强短期犯的日常教育,五角场监狱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了短期犯循环教育模式,组织监狱民警讲师团进行循环授课,确保每一名短期犯都能够接收到为期三个月的循环式教育。
在全市垃圾分类的大潮之下,监狱主动调整教育改造课程,增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科目,主讲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同时,通过监狱《启航报》、监区黑板报不断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利用监狱品牌栏目《韩磊时政讲坛》主讲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背景、意义,同时介绍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历程,进一步增强服刑人员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知识竞赛、阶段测试不断巩固和强化服刑人员的垃圾分类只是,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打好保障牌,给条件也给办法
在五角场监狱的监房大楼一角伫立着一排微型垃圾站,每个监区都拥有自己的微型垃圾站,每个垃圾站存放着干、湿各两个垃圾桶,每天早晨都有值班民警带领服刑人员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垃圾站的清洁打扫。
每个监区都有专职民警负责管理,实行垃圾分类后,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便由这些专职民警和生活卫生科进行对接,定时定点定位投放。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文化专业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上,五角场监狱被评为全国监狱文化建设先进经验重点推荐单位,这与监狱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创造出来的优美环境密不可分。
作者:何易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