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强党】辛向阳:从三大逻辑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依据《纲要》的章节拆分细化,邀请部分参与《纲要》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今日刊发学习体会《纲要》系列文章之三,欢迎品读。
从三大逻辑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辛向阳
作者简介:辛向阳,中共党员,山东安丘人,法学博士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当选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015年评为中宣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评为中组部、人社部的“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应当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上来科学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一、从历史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向,更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必然选择
《纲要》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九十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这一历史进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发展的历程,又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五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蒸蒸日上,一派生机盎然;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历史中得来的,但不是守株待兔得来的,而是通过伟大奋斗得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进行伟大创造得来的,是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从现实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既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又有四大自信
《纲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一论断的提出是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甚至还有人说是“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野蛮的资本主义”。总之,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扣了很多顶帽子,试图让中国改向、改道,改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针对这些说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根基,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那就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要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战略布局。《纲要》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这两大布局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提出来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要求我们要树立整体思维和战略思维,把握长远性和战略性、整体性与系统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
把握客观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能够使我们发挥出冲天干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新期盼都会在这一道路上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始终为中国发展廓清迷雾、指明前进方向的思想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既能够保持国家政治稳定性,又能够促进发展活力性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从未来逻辑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丰富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一以贯之地把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
《纲要》深刻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守正中推进理论创新。
有了马克思主义的魂,我们就能够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我们深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全党同志只有保持充沛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8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道德力量。在未来,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和挑战,无论取得什么样的伟大成就,我们都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编辑:孔韬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