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工程”滚起安居致富雪球

2015-09-20信息快讯网

 

今年,叶城县联合上海援疆指挥部创新畜牧业扶持机制,实施“投羊还钱、滚动发展”的精准扶贫计划。有了黄耳标的“上海羊”,买买提(右)离他的致富梦又近了一步。

 

莎车孤寡老人在上海援建的莎车综合福利中心住得非常舒心。 均本报记者 赵征南摄

吃完早饭,18岁的艾孜提古丽赶到泽普县“古丽绣”手工艺品刺绣协会。弯下腰坐在地毯上,艾孜提古丽拿起绣针,忍着手指的疼痛,在绣布上缓缓地穿来引去。对她这样的新学徒而言,要在一天内绣出三个石榴花杯垫并不容易。“幸好,我有帕提古丽这样的好老师,她会耐心指导我。我相信再过不久,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绣娘。”帕提古丽,曾是一名下岗职工。经过“古丽绣”援疆项目的培训和持续支持,她现在已经成为泽普县古丽绣地毯公司的老板,就连丈夫都在帮她打工。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来到美丽的喀什。在这里我们看到,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上海援疆干部因地制宜,根据喀什百姓实际需求,精准发力,把一项项“民生工程”切实打造成了“民心工程”,推动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足不出户,亦能自食其力

2002年,30岁的帕提古丽从当地水泥厂下岗。那时的她很沮丧,自己工作丢了,丈夫也没有工作,怎样才能不饿肚子?帕提古丽想起了儿时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十字绣手艺。捡起丢弃20多年的绣花针,她在家开了一个家居绣品小店,零敲碎打,全家的温饱暂时得到解决。

“那时我做的十字绣线条、图案都很简单,卖不了大价钱。”2011年,“古丽绣”援疆培训项目启动,帕提古丽正是第一批受益者。培训课上,她不仅见识了长三角刺绣的高级针法与运用、平面图案构成与陈设搭配,还接触了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等课程内容。当年,帕提古丽一咬牙申请了8万元贷款开厂,不到一年多时间,贷款就全部还清。2013年,帕提古丽的店面扩大到了两百多平方米,并开始涉足地毯等高级手工艺品的制作。

现在,不仅泽普县的妇女积极求教,就连阿克苏、库尔勒也有不少学徒慕名而来,这几年,经帕提古丽指导的绣娘已超过500人。“做刺绣的好处就是不用走出家门。只要够勤劳,一个月赚两三千元非常轻松。”帕提古丽说。

据泽普县妇联副主席于娟介绍,在喀什地区,由于民族习惯关系,很多维吾尔族妇女不愿出门工作。像“古丽绣”这样的项目,可以培养出更多类似帕提古丽的人才,带动当地妇女在家中就业致富,提高她们的收入和自信。在上海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古丽绣”培训的范围今年已经从县城扩展到了乡村。“我们把培训老师直接送下乡,把培训班开到百姓家门口,让更多农村妇女轻松实现‘居家就业’。”

上海援疆干部、喀什地区民政局副局长娄国剑告诉记者,除了帮助提升传统的“古丽绣”项目,在今年的援疆资金中,还有136万元分别用于对口四县的刺绣编织和服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四个基地的设备采购已经完成,很快就将挂牌,招收吸纳更多的学员。

“黄耳标羊”,带来致富希望

早上8点,叶城县乌夏巴什镇塔木勒克村42号,64岁的买买提·托合提打开羊圈大门,给羊儿们喂食。他对新来的7只打了黄耳标的“上海羊”格外偏心,除新鲜草料外,还有包谷、麸皮、油渣等成分组成的加餐。

“这7只‘上海羊’的体格,要比我养的另外15只羊都健壮。我指望它们多生几胎让我致富,所以必须对它们更好。”

今年,叶城县联合上海援疆指挥部创新畜牧业扶持机制,实施“投羊还钱、滚动发展”的精准扶贫计划,共投资6000万元,为6000户牧民提供7只2岁至4岁的母羊。三年后,牧民归还购羊款1万元,自动滚存进入下一循环周期。

叶城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高乃孝说,为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将贯穿始终——县乡村三级参与,成立“购羊领导小组”,村民代表选择购买品种,检疫站监控羊的质量,羊入户后,还将有专人监督,确保这些黄耳标羊“不被宰、不被卖。”买买提家的这7只“上海羊”,是精挑细选的木吉羊。木吉羊体格较大,适合山区放养,且具有多胎特性。“说不定明年就能比今年多十几只羊,后年……一只羊最少能卖1500元,很快我就能脱贫了。”一憧憬未来,买买提笑得合不拢嘴,白色的胡须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临别之际,几位塔木勒克村村民“拦住”高乃孝,希望他能将村民亲手写下的感谢信转交给上海方面:“感谢上海援疆力量的无私帮助,上海人民亚克西!”

结合实际,缓解养老难题

一个月前,68岁的古勒·阿依木住进了位于莎车县城南新区的莎车综合福利中心——明亮宽敞的4人间,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的冷暖气……这座第七批上海援疆的“交钥匙”工程,让他倍感舒心。

古勒来自莎车城郊的托木吾斯塘镇。年轻时,他和妻子离婚,孩子们也离他而去。步入晚年,孤独的他生活更显凄凉。“一到冬天,土坯房四面漏风,冻得直哆嗦。我腿脚不灵便,给铁炉子添些秸秆都要花半天。没人、没羊……家里什么都没有,来了这以后,我再也不想回去了。”

“以前成月不洗澡,衣服一年也洗不了几次。现在两天就可以洗一次澡,每周都有护理员帮我洗衣服、被褥,卫生条件好多了。”古勒告诉记者,“从前在家一天可能只吃一顿饭。而在这,不仅每天三顿饭能定时吃,而且还都能吃上不重样的。”在这里,老人要是患上伤风感冒,护理员5分钟之内就能把药送来;即便得了急病,也能方便地被送往邻近的莎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就在福利中心院外,一栋2层砖混结构养老综合楼正拔地而起。这是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今年相当重视的一个“自选动作”。得益于浦东新区“计划外”的500万元捐赠款,同样拥有84张床位的新楼,将缓解莎车综合福利中心床位供不应求的难题。

莎车分指挥部副指挥长、莎车县副县长王琨告诉记者:“作为喀什地区的人口大县,莎车县的孤寡老人数量要远大于其他县市,有相当一部分渴望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起初,我们曾考虑将这笔捐款分散用于各个基层乡镇,但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如果把这500万元‘撒胡椒面’,即使在乡镇建起养老设施,条件也未必跟得上,专业人员的短缺更会使其后续运营举步维艰。”

于是,大家决定将资金集中到最能发挥实效的县城,在福利中心旁加盖一栋新养老楼,缓解福利中心床位紧张的难题,让更多的当地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

眼看着新楼年底就要竣工,古勒的心里乐开了花:“两个老邻居早就来跟我打听怎样才能搬到这里,这下他们有希望了!”

本报喀什9月19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