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7·12”汽车炸弹恐袭并非孤立,或表明“伊斯兰国”已向非洲渗透

2019-07-19信息快讯网

索马里“7·12”汽车炸弹恐袭并非孤立,或表明“伊斯兰国”已向非洲渗透-信息快讯网

索马里酒店遭恐袭已致26死54伤,2名中国公民受伤。|视觉中国

索马里南部港口城市基斯马尤市繁华地段麦地那酒店的“7·12”汽车炸弹恐怖袭击,共造成26死56伤。臭名昭著的索马里“青年党”认领此案。

“青年党”是“基地”组织分支,为躲避政府军打恐锋芒而窜逃至索马里中部和南部地区活动,并经常在肯尼亚等邻国作案,杀戮平民,恶行滔天,对非洲之角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整个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基斯马尤血案并非孤立。从国际反恐背景看,此案发生的时机,正值“伊斯兰国”(IS)在伊拉克、叙利亚“国”亡“城”破,按既定“B方案”,四处逃窜之时。

换言之,IS正在全力推进“兵力全球化”及“‘国家’去领土化”,隐身“地下”,构筑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延伸至中东及横跨非洲北部和欧洲的“全球网络”。IS对非洲之渗透,即是如上网络的核心——加紧在索马里周边区域,以及萨赫勒、乍得湖地区及北非地区布局造势。

今年3月22日,IS在叙利亚东部巢穴巴古斯村被叙库武装攻陷,被打残的数千多IS武装分子有序向非洲大陆“战略转进”,企图借助近几年在非洲物建的“恐脉”资源,东山再起。

在西非,IS与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勾连呼应,拓展地盘,策恐作乱。在东非,则与索马里“青年党”同流合污,互传伎俩,扩大声势。新年伊始,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都喜酒店等商业设施屡遭恐袭,凸显IS渗入非洲与东非恐情交织,致使恐情恶化。

显然,非洲大陆恐情加剧,与IS加大渗透有关。但,祸来有渐,逢乱孽生。恐情糜烂,难以收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基地”组织在国际反恐联军打击IS阴影下获得喘息,乘机反弹。美媒透露,关于“‘基地’获益”的观点,出自美国情报和军事部门的恐情研判——“随着IS变弱,‘基地’的复苏更加显而易见”;该极端组织“设法深入民间并存活下来”,“提升实力,扩大势力范围”,“再次崛起为耐力持久的世界性恐怖组织”。

7月10日,非洲地区高级别反恐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出席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恐怖主义正在非洲蔓延并破坏整个地区稳定。根除恐怖主义需要具备政治意愿、充足资金、装备精良的武装;同时,要防止青年思想极端化。联合国秘书长这句话,是要告诉非洲及国际社会,对待反恐,必须有战略眼光、政治智慧、财政支持及精兵强将。此言不谬,确是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

以戈诛暴,保境安民。此乃非洲各国构筑安全祥和家园的必由之路。前一句话是指凡受恐患殃及的非洲国家应携手打恐,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后一句话是指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发展经济,赢得民心。要言之,唯有通过军事战略战术与政治社会治安的结合,才能打败及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毒瘤。否则,即便能在局部或战术上获得成功,也不可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面对猖獗的恐怖主义势力,非洲国家构建严打高压的反恐态势实属必需。2011年以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国几度联合出兵,跨境打击索马里“青年党”;索政府军和非盟军队也常与驻索美军联合作战,空地一体,分兵合击,迫使“青年党”从摩加迪沙等重要城市仓皇撤退。此外,2016年,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尼日尔、贝宁5国也曾组成8500人的部队,跨境打击极端组织“博科圣地”。

常言道: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非洲国家长年反恐的正反经验显示,装备陈旧、资金不足,以及兵员素质、教育培训、后勤支援不到位,固然是反恐效果不彰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短板或弱项,则在于情报搜集、联合作战、边境防控等“合”、“统”、“跨”的扯皮、推诿问题。有鉴于此,非洲国家今后欲打造联合反恐机制,组建跨国情报交流体系,首先应找准棋眼,从根本上解决好“联”不起来的老问题,为赢得反恐战争创造条件。


作者:陆忠伟(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