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 | 孟执中:白手起家搞中国的气象卫星

2019-07-28信息快讯网

▲孟执中。(上海航天供图)

我们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的近期气象云图时,有没有好奇这些翔实的科学资料来自哪里?这些都离不开气象卫星的帮助,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发射的17颗风云气象卫星都有着相同的“基因”:从1988年发射的风云一号A星,到去年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这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孟执中等上海航天人的努力奋斗。他们把自身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埋头苦干,只争朝夕、驰而不息,用最美的“奋斗之笔”书写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美好篇章。

1969年,根据中央下达的任务,上海开始组织风暴一号两级液体火箭和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的研制。由于技术人员不足和缺少经验,经推荐,孟执中和十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参加上海卫星队伍的组建。没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孟执中和其他技术骨干一起从基础知识开始给新人做培训,一边学习摸索,一边组建队伍;没有试验设备,他们从只有桌椅的实验室“白手起家”;没有卫星研制经验,每走一步都是全新的尝试,为了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孟执中干脆把床铺搬到了实验室门外。

长空一号首次在我国卫星上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当时,国际上卫星计算机控制也刚起步,孟执中研究相关技术,制定卫星计算机程控方案,组织并参与首台星载计算机的研制,解决了卫星在轨飞行灵活准确设置探测区等关键技术。长空一号在1975、1976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成功的飞行试验。

“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是孟执中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1988年9月7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但航天型号的研制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风云一号A星发射后仅39天,卫星姿态失控;此后发射的B星在轨运行165天,未达到设计寿命。“我当时站在塔架上,那份难堪和窘迫,真想从塔架上跳下去。”孟执中对那一刻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上海航天人并没有退缩。孟执中带领研制团队打响了提高卫星质量的攻坚战,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改进,完善研制流程,强化了卫星的可靠性。

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风云一号C星呼啸着飞向太空。其性能一举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2000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将风云一号C星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为全世界提供气象服务。

风云一号研制成功后,我国又开始进行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作为风云一号的总设计师,孟执中担任风云三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2000年起任总设计师。2008年5月27日,风云三号卫星精确入轨,掀开了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的新篇章。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鸣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垃圾分类之后,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有何新气象?应勇今天实地调研
申花1比2不敌保级竞争对手华夏幸福,新帅新援没带来新气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我国保持就业物价稳定市场供求平衡
14.67万亿:中国外贸韧性够足!
有关方面:已有中国企业进行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
日本惊现第三位破10秒的百米选手,中国短跑这下压力大了
找大学生队给中国男篮做陪练?斯坦科维奇杯遭业内人士怒喷
【爱国情 奋斗者】法医谭斌:手术刀下有正义
“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再遭“停摆”危机
最美奋斗者 | 王振义:让血癌“低头”,放弃专利普惠苍生,95岁仍在培育后辈
最美奋斗者 | 于漪:人生是一张单程票,耽误不起。我就是一块铺路石
上海市“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七天七夜,惊心动魄——皎平渡口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
在南太平洋“奋斗”六百秒,这艘巨轮为遥感卫星保驾护航
本报评论员:“越办越好”的进博会,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
文汇早读 | 围绕数字税,美法两国开干了
【中国那些事儿】 “歪果仁”又来安利中国高铁了
中国“刀锋战士”上演真实版“湄公河行动”!
【中国那些事儿】民营火箭首次成功入轨 外媒:中国航天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的第一】第一部国产电子计算机
百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乐手,即将登台展现中国音乐学子的“交响实力”
最美奋斗者 | 朱国萍:真诚为民的劲头“根本停不下来”
新时代奋斗者 | 卸下戎装,投身科技创业一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向死而生”——84年前,这里进行了一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强渡
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全市大部最高气温将达35-36℃
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天山脚下,有群“奋斗的长宁人”
北横通道、浦东机场卫星厅、轨交15号线……应勇今天用一整天调研了这些重大市政工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