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的银幕升级

2019-08-07信息快讯网

“战斗英雄”的银幕升级-信息快讯网

国产片《烈火英雄》上映以来,迅速成为一部具有较高话题度的电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片没有拘泥于消防员刻板的职业形象,没有空洞地强调消防员英勇无畏的品质,而是努力刻画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在烈火的淬炼中彰显消防战士舍生取义的从容,一方面让他们为了职责和荣誉而战,为了尊严而战,另一方面也延伸到他们作为丈夫、父亲、儿子的社会身份,让他们为了亲人而战,为了自我实现而战,从而让观众在更多元的角度认识到消防战士身上的大爱与大义。

《烈火英雄》并不是一个个案。事实上,该片勾连起了近年来从  《战狼》  《红海行动》到《雪暴》等一系列国产电影,划出了一条“战斗英雄”银幕升级的轨迹。

越来越多的银幕英雄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人间烟火中“浴火重生”

在新时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国产电影中的战斗英雄(主要指军人,也包括公安、英模等)基本上保持着一种统一的样貌:浓眉大眼,标准的国字脸,时时露出爽朗豪迈的笑容;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奔赴战场的路上。

20世纪80年代以降,国产片中的战斗英雄开始展现出平凡人的一面。他们也经历爱情,也与内心的犹豫、恐惧角力,也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烦恼。尤其近年来,观众看到越来越多的银幕英雄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人间烟火中“浴火重生”。

关于中国电影中“战斗英雄”的银幕升级,《战狼》以及《战狼Ⅱ》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与呈现。虽然《战狼》系列经常被拿来与《第一滴血》系列作比较,但是吴京饰演的冷锋与史泰龙饰演的兰博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兰博不苟言笑,也不可爱,像个战争机器,而冷锋就更接地气,他不仅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而且极富个人魅力。在《战狼》中,冷锋对龙小云的爱慕与挑逗,带着一点痞气,甚至用挑衅的方式示爱,在战争的间隙也不忘与龙小云调情,这让观众看到了更有人情味的特种兵,也看到了一个更为亲切的英雄。在《战狼Ⅱ》中,观众一方面看到了冷锋对龙小云的痴情思念,又在他与美国女医生的相处中见证了举重若轻的优雅,凌厉强悍的阳刚,以及铁汉柔情的一面。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战狼》系列的创作意图:希望通过一个更富戏剧性的情节,一个更具感染力的人物,来表达一个更为平实但也更加感人的主题。

“战斗英雄”的银幕升级-信息快讯网

而当战斗英雄从布满高光的殿堂走向大地,“爱情”也就成为主人必然会遭逢的一种情感经历甚至是人性考验。以往,在战斗英雄最常出现的国产战争片中,“爱情”常常被视为一种个体性的情感追求,从而与集体性的理想产生冲突,并在境界的对比之中显得自私而狭隘。《柳堡的故事》中,李进因为和二妹子谈恋爱,被指导员隐晦地批评为胸襟狭小;影片最后,新中国成立在即,二妹子也成了民兵排长,两人之间不再是普通的男女爱情,而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而在近年来的国产主流大片中,“爱情”已经成为更加日常性的人生内容,也成为调剂战斗气氛的必要手段,就连《红海行动》中的石头,在密不透风的战斗生活中,爱情也未退场。而且,通过“爱情”的桥段,还可以刻画人物作为战士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即具有正常人性人情的普通人。我们并不赞成像《珍珠港》等好莱坞影片那样,把影片的“战斗”特点弱化,只为上演一场爱情戏码,但我们不必忌讳对爱情的正面表现,更不能放弃爱情对于丰富剧情、丰满人物形象的功能。

对于爱情元素的处理牵涉到的一个命题其实是:战斗英雄会不会因为战斗之外的事情感到烦恼?今天,答案已经非常明朗。一个战士因为战斗之外的事情感到烦恼,并不会减损他的光辉,只会使人物更为真实和立体。真正的英雄不是天赋异禀,异于常人,而是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高于凡人的品质。

银幕英雄的职业疆域不断拓展,对人物内心的开掘     也不断深入,从而让观众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产生敬佩

2019年的《雪暴》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的森林公安,在题材开拓上的意义功不可没。影片中的两位森林公安,收入微薄,工作环境恶劣,人生似乎也难有辉煌的前途,爱情更是因身边女性太少而变得可遇不可求。他们同时爱上了一位女医生,但囿于兄弟情义,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尴尬。可见,影片将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进行了独特的呈现,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以及极端环境下人性深处的光明与黑暗的交锋。影片中的两位森林公安绝非圣人,但是,他们仍然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在苦寒之地默默坚守,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义无反顾,在爱情的选择中又至性至情。

国产影片中的战斗英雄,无论他们属于哪一种身份,参加战斗都有职责所在,使命担当的意味。为了避免人物塑造走入概念化的泥沼,创作者必须突破人物的职业形象,深入人物的内心,让人物在生活的烟火气息中得到浸染和升华,让观众在亲切中敬佩,而非在仰望中疏远。

在电影编剧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将人物的生活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职业的生活部分、个人的生活部分(婚姻状况和社会关系)、私生活的部分(包含了人物独处时刻的一切生活)。这种划分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编剧能够全面了解人物的外在性格、内在心理,包括潜意识层面的焦虑与渴望,这样才有可能塑造出一个立体的人物。编剧对于人物的这些信息足够了解之后,才能推断、猜测人物接下来会怎么做,从而避免把人物当作提线木偶,随便强加一个意念给人物,让人物做出违背他性格或处境的选择,使情节失去可信度。近年来国产影片中的“战斗英雄”之所以更加亲切感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的多重生活状态,让人物身处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也深陷特定的现实情境中。

“战斗英雄”的银幕升级-信息快讯网

深入人物内心,去挖掘人物除外部动机之外的“私人动机”,将使人物更真实,情节更感人。《烈火英雄》中的江立伟,在参加海港码头石化工业区的消防任务之前,有三块心病:因自己的过失导致战友牺牲的负罪感,从精英部队到普通部队的心理落差,在儿子心中失去了光环之后的苦闷。这样,江立伟就不是一个没有个性和心理起伏的“消防战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并且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江立伟需要一场战斗来补偿对于战友的愧疚,来重获他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的荣誉,来重建他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心中的高大形象。

银幕战斗英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源自观众观影心理的变化:他们渴望以主动的方式进入人物的内心;期盼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方式进入剧情,认同人物的选择。当然,让战斗英雄更接地气,并非让人物在生活的庸常中变得窝囊或者牢骚满腹,而是让人物在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示其性格的真实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同时又在非常状态让他们完成英雄壮举,进而让观众在人性和情感的共鸣中得到道德感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为了铺陈人物的凡俗一面而抛却情节的合理性与人物刻画的真实感,尤其不能让情节削足适履般去附和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却忘了让人物从性格、职业形象、情境出发去推动情节、改变情节,进而完成自我的成长和价值观的传递。

作者:龚金平(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