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价稳心安——农业“压舱石”沉稳有力

2019-08-07信息快讯网

中国经济 看稳健 说信心】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35亿斤,增长2.1%。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新麦上市以来,优质商品小麦数量充足,价格每斤比去年略低3分钱。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中国农业“压舱石”沉稳有力、不惧风浪。农业稳定、粮食安全,让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基础支撑、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有了十足底气。

“中国饭碗”端得更加牢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国把“三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时刻绷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始终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中央统筹下,我国在全国划定15.46亿亩永久性基本农田、10.16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并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守好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可保障中国人95%的口粮、90%的谷物、60%的糖料蔗供给,也就稳住了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本盘。

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促进种地养地结合,在严把耕地红线的同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耕地保护方面不断开创新局面。截至2018年,全国已建成6.4亿亩高标准农田。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确保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有了重农抓粮的各项政策举措,有了稳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根基,“中国饭碗”在手中端得更加牢靠,农业“压舱石”更加稳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7%。

实践证明,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牢牢稳住经济社会全局的“稳定器”,让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了十足底气。尽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但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保持清醒的战略眼光,坚持“始终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底线。

“藏粮于技”丰收更有底气

今年夏收,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胡张乡种粮大户谷王学的700亩小麦实现了大丰收。这700亩小麦80%是旱地小麦,节水需求迫切。为加强田间管理,谷王学购置了不少农机设备,不仅包括无人植保机,还有两台行走式喷灌机。自动化、智能化的管护手段让种粮更加省时省力,还实现了节水节肥。

在江西省崇义县,有了红黄壤丘陵区水稻再生两熟高产技术,种粮农民采用了中稻早播、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中稻再生稻生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我家这几年每年都种了6亩多再生稻,第一茬亩产量约600公斤,第二茬亩产量约350公斤。种植中,坚持施用农家肥、引灌清洁水、人工除草、黄板诱虫,大米品质很好,米粒煮熟后洁白油亮、口感独特,畅销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价格也比原来增长了25%。”崇义县金坑乡金坑村再生稻种植户林上旺介绍。

创造中国粮食生产奇迹,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也实现了节本增效,保障了种粮农民利益。

为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我国还打造了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等基础性长期性科技研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种业权益改革。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的27%提高到2018年的58.3%。与之同步,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也从1978年的337斤跃升到2018的749.4斤。在科技助推下,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已基本成为历史,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擘画着新的发展蓝图。

“大粮食观”保优质供给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老百姓的粮食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转变,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对优质粮食的供给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粮食生产告别了“单以产量论英雄”的时代,以产量、品质、效益综合论英雄成为新的评判标尺。从这个角度讲,粮食安全已不再仅仅是保证粮食生产数量,还要保证粮食生产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粮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生产更多高品质粮食,我国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推动一批兴粮惠农项目落地。各地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融合好、经济社会效益优、辐射带动范围广的龙头示范企业,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切实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粮食产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势头。

为增加中国饭碗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我国还创新实践“大粮食观”,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多元农业形态、多样农业资源,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的供给,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健康消费需求。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伶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