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家乡的最后日子,为什么要对送别的乡亲伸出三根手指?

2019-08-08信息快讯网

蒋介石在家乡的最后日子,为什么要对送别的乡亲伸出三根手指?-信息快讯网

▲蒋介石父子在溪口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蒋介石下野后循惯例返溪口老家反思,寻找重返政治舞台的捷径。

1月21日下午,蒋经国随其父乘专机飞抵杭州。当晚下榻在笕桥机场的天健北楼。因心情沉重,蒋介石久久不能入睡,便将蒋经国叫到床前,自我解嘲地说:“这样重的担子放下来了,心中轻松多了。”

蒋经国听后感慨万千。

翌日上午10时,蒋介石全家乘机离杭。35分钟后,飞机降落在栎社机场。然后乘车进入了于右任亲笔手书“武岭门”三字的故里溪口。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悠然度过了那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宁静的一夜。上午10时,全家随伴父亲乘机离杭,于10时35分抵达栎社机场。回到家乡的奉化溪口,突然又体味到十分温暖的乡情,而且尽量享受了天伦的乐趣。这是父亲第三次引退的一段简单经过。”

“父亲于‘引退’后,对于这回革命失败的原因,曾在‘日记’中作如下的检讨:‘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在此新旧交接紧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国救民之基本条件,完全失去,是无异失去其灵魂,焉得不为之失败?’父亲对于本党改造方案,特加研讨。自谓:‘当政20年,对其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同时,认为:‘党应为政治之神经中枢与军队之灵魂,但过去对于军政干部无思想领导,驯至干部本身无思想,而在形式上,党政军三种干部互相冲突,党与军政分立,使党立于军政之外,乃至党的干部自相分化。干部无政治教育,不能使全党党员理解中央之政策,而且对于干部亦未能有集体的、配合的、系统的领导与运用。于是,领导之方向不明,而无力贯彻政策之执行;使每一个干部只感觉受其拘束,无权力;于是心存怨望,且诿卸责任。要改正上述缺点,应拟定具体纲要实施才行。’并应‘一切以组织为主,纪律为辅。故组织应在纪律之先。组织的对象:第一为人,第二为事与物(包括经费在内)。至于干部训练与重建之方针:必须陶冶旧干部,训练新干部。其基本原则:(一)以思想为结合;(二)以工作为训练,(三)以成绩为黜陟’。”

“这是失败原因的深刻检讨,亦是重整革命的正确方针;我们必需随时随地、至诚至谨加以领略,服膺与力行。”  

从蒋经国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失败的原因还是没有清醒的认识。其实,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人心,人心的向背才是决定因素。

与前两次下野返乡相比,蒋介石这次重返故里,除了伪装成闲人、破坏和谈与另谋东山再起良策之外,实际上含有向家乡父老告别的意思。同时,他带领全家(宋美龄在美未归)返乡,也有利用在大陆的最后时日,对常年在外的两个儿子、儿媳及孙辈进行一次乡情教育的含义,以增进后辈对家乡和祖宅的印象、感情。

返乡翌日,蒋经国率子侄陪蒋介石游藏山公园。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天气晴明,侍父游藏山公园,山水幽丽,心旷神怡。复至乐亭旧址,伫立武岭潭畔,白鹭不惊,深得忘机之乐。下午游白岩,顺道往显灵庙,则已成兵栅矣。傍晚回家,余助家人制年糕,父亲颇为欣赏,食芋头亦律津有味,每含笑视孙儿,盖父亲一生最喜过平淡的生活也。”

3天后,蒋经国携次子蒋孝武陪蒋介石登武岭。蒋介石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久久不忍离去。他感慨地对儿子说:“此次下野,得返溪口故乡,重享家园天伦之乐,足为平生快事。”

除夕之夜,蒋介石全家在丰镐房团聚度岁,这是蒋介石1913年以来36年间,第一次在老家度岁。大年初一清晨,蒋经国率妻儿老小上山向其父拜年。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农历元旦,黎明即起,在溪岸四望山景。念一年又过,来年如何,实难想象;更不知有多少人在痛苦和忧愁中度此年节。目前整个社会,充满了血和泪,我纵欲新年言吉语,但事实如此,又如之何!清晨同全家妻儿上山,向父亲拜年。上午在各祖堂祭祖,并游武岭公园。父亲上午往宁波城内金紫庙(即宋代蒋祖基‘金紫园’),祭祖后,回溪口,亲赴宗饲及大、二、三、四各房祖堂祭祖。下午在慈庵读书散步,未见宾客。溪口五十里内乡人,纷纷组织灯会,锣鼓彻天,龙灯漫舞,向父亲致敬祝福。风俗纯朴而有充分的人情味者,其唯农村乎!”

正月十五那天,蒋家祠堂上摆了许多桌酒席,蒋介石邀请地方官奉化县长、武岭学校校长和族里的人及亲邻参加,蒋经国和蒋方良在下敬酒。蒋介石强作颜欢地开言:“今天请诸位来喝杯淡酒。以后么——”他停了一下,“请诸位到南京喝去。”席间,蒋介石接到密友戴季陶自杀身亡的消息,悲愤异常,酒宴不欢而散。“戴季陶先生于上午10时逝世,父亲闻耗悲痛,故人零落,中夜烯嘘。”蒋经国如此写道。

蒋经国与其父有同感,深觉来日无多,故在溪口期间带妻子儿女赴葛竹外太婆家扫墓探亲,后又到岩头外婆家扫墓辞亲。清明节那天,蒋经国率全家陪父到白岩山祭扫蒋母墓。蒋介石在墓前躬身下拜,喃喃祈祷,涕泪横流。拜毕,连声嘱咐儿孙多磕几个头。但蒋经国的俄籍妻子蒋方良却只在墓前鞠了一躬。蒋介石大为生气,怒目而视,斥责“俄国人不懂礼节”。接着,蒋介石又命堂弟蒋周峰及族人挑了祭品到挑坑山祭扫了父亲之墓。其后,蒋介石全家还赴宁波南郊柳亭巷祭扫蒋姓祖坟,以示孝心。

正当父子二人逗留家乡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谈判破裂后挥师南下,4月23日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浙东地区已有人民解放军在活动。蒋氏父子害怕家人成为共产党的俘虏,遂将妻儿送至台湾暂住,以免后顾之忧。

蒋家妻儿飞离溪口后,父子二人甚感凄凉。蒋经国奉父命令部下准备好船只,随时准备撤离溪口。蒋经国当时问其父去什么地方,蒋介石未予回答。奉命报到的是“太康”号军舰 ,舰长黎玉玺问蒋经国此行目的地点何在?蒋答:“我也不知道,不过以这次取道水路看来,目的不外两个地方:一是基隆,一是厦门。”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慈庵,位于溪口北侧白岩山腰上,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生母王采玉的墓地。这里有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型建筑,蒋介石每次回故乡都要在此下榻,以尽孝道。

已宣布“下野”的蒋介石身着长袍马褂,手持礼帽,臂挂拐杖,久久呆立墓前,沉默不语。

蒋介石是个孝子,他非常爱母亲,母亲也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蒋介石也的确没有让母亲失望。然而,母亲在他人生得意之际就已故去,今日若地下有知,看到儿子如此落魄凄凉,该是多么伤心……

想到此,两行热泪从蒋介石脸上缓缓流下。

现在老家也不能待了,只得另择隐地。

送别的乡绅问:“总统几时再回来?”

蒋介石略微迟疑了一下,便伸出3根手指头,肯定地说:“最多3年!”

4月25日下午2时,蒋介石一行来到象山附近的头江口。因为水浅,只得先上竹排,再换乘汽艇,到达早就停在头江口外清江上的“太康”号军舰。

站在甲板上,蒋介石不愿再回头望一眼故乡,只是望着涟涟水波,默默无语。此次离乡,蒋介石是何感触,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他就和家乡永别了。

还是蒋经国一语道出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情:“大好河山,几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

——摘编自《台海风云》,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力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