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人死于高温,欧洲推出“三大新政”对抗酷暑
▲7月25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当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视觉中国
今年盛夏,西伯利亚大片地区被炙烤,格陵兰岛的冰盖加速融化,北半球从东到西再次开启“烧烤”模式。虽然国人早已习惯了“桑拿天”里孵空调、吃西瓜、吹冰啤、小龙虾,各显神通战高温,但对于有孩子在欧洲留学、工作的家长来说,就难免要担心了。欧洲从6月起进入史上最热天气,7月更是创下高温纪录。科学家推算,气候变化使夏季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5倍,烈度也显著增强,未来水银柱温度计生产商要考虑重新设计刻度了。
据欧洲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欧洲已有614人死于热浪。然而,酷热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到公民健康、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欧盟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应对高温,阻止气候变化加速蔓延。
买不起、装不起、用不起空调
7月25日当天,法国、荷兰、德国和比利时最高气温均达40摄氏度以上。法国96个省中有80个进入高温警戒状态,2000多万人受影响;英国等地也拉响红色警报。这让人不禁回想起16年前的那次天气灾难。2003年夏天欧洲各地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左右,葡萄牙某地气温一度高达47.4摄氏度,热浪在欧洲导致至少35000人死亡。尽管今年欧洲死亡人数不多,且本周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回落,但热浪再次来袭的危险并未解除。
欧洲是发达地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死于酷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欧洲的空调普及率太低。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只有不到5%的欧洲家庭安装有空调。《华盛顿邮报》分析原因有三:一是以往欧洲极端高温天气不多;二是医学界对空调是否影响人体健康有争议;三是欧洲人认为空调耗能太大,会给环境带来高负荷。
不过,随着近年来欧洲极端高温天气的增多,考虑安装空调的家庭也在激增。尽管如此,空调带来的清凉世界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说仍有些遥远。由于需求高涨,空调价格不断上涨,从最低200多欧元到最高几千欧元。另外,安装费往往比空调本身还贵,根据功率大小和安装难易程度,从最低350欧元到2000多欧元不等。另外,安装排队时间过长、电价偏高也是制约欧洲民众使用空调的因素。空调在欧洲几乎算是“奢侈品”。
由于空调太贵,中国物美价廉的风扇今年在欧洲成了备受青睐的降温神器,尤其在没有空调的公交、地铁上,一个手持小风扇往往羡煞旁人。
增加绿化给高烧的城市降温
由于夏季高温成为常态,欧洲被迫开始思考健康、交通领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据《政客》杂志欧洲版的报道,欧洲决策者正从三个方面实行新政。
首先,向民众普及如何防范酷暑。2003年的悲剧促使欧洲国家开始制定抗热浪计划。世卫组织认为,暑热带来的健康问题多数是“可预测和可预防的”,因此欧洲把重点放在宣传降温方法上,并提供建议,比如夜间开窗等。
比利时红十字会在酷暑时期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派发饮用水。法国则设立多个降温中心,由当地政府开放一些公共空调场所,并延长泳池和绿地的开放时间。威斯康星大学理查德·凯勒教授认为,措施虽好,对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远水难解近渴。
据报道,教育和救助措施显著减少了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英国2003年死于热浪的人数高达2000,2009年下降到300人;法国2003年热死15000人,2019年至今只有5人。
其次,增加绿化,给高烧的城市降温。比利时环境主任索姆维尔说,城市若缺乏绿植和水,热量就会储存在建筑物中长久不散,城市热岛和绿色郊区之间往往存在“高达10摄氏度的温差”。他提倡大量种树以避免过热。
为了减排,欧洲政府希望采取比空调更具气候友好的解决方案。2012年,伦敦用反光百叶窗、反光涂层、屋顶隔热层和抽风机翻新了两座塔楼,效果良好。德累斯顿也开展了一项“抗热弹性城市”研究项目,将老预制公寓改造成更加环境友好的空间。
此外,铁路运输部门也在想方设法解决高温威胁。原来,欧洲大部分铁路网都是长轨焊接而成,超过一定温度,轨道就会膨胀弯曲,迫使列车减速。上周英、德等地的铁路交通就因高温受到严重影响。对此,铁路维护人员给轨道喷涂白色涂料以抵御高温。据报道,德国运营商DB正在测试更好的隔热材料,并尝试建立一套快速解决高温威胁铁路问题的办法。
《政客》杂志的文章中写道:法国有个政治家曾说过,战争是大事,不能丢给将军们了事。同样,气候变化问题太过重要,也不能单靠环境部长解决。
欧委会候任主席冯德莱恩还在德国防长任上时,就把气变问题列为国防部战略安全关注项目,并呼吁联合国将之纳入安全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中。如今,冯德莱恩表示,气候变化是目前欧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她支持欧盟向更严格的目标努力,包括到2050年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节能减排和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在欧洲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出于道义,也是为了欧洲自身的安全。
作者:报记者 王蓓华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陆益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