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1 | 辛德勇:海昏侯并非被瓜子毒死,而是急性传染病

2019-08-19信息快讯网

书展1 | 辛德勇:海昏侯并非被瓜子毒死,而是急性传染病-信息快讯网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是近年来“云考古”人士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积攒了超高的人气。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传媒积极介入到考古项目——央视《特别呈现》栏目从2011年起跟踪多年拍摄,今年3月播放了《海昏侯》专题纪录片;也不仅仅因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历史中作为“废帝”的“名声”,还因为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因为海昏侯墓中出土文物质量之高、数量之大、工艺之最、种类之丰。

辛德勇,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是一名历史学家。2015年底正式向社会公布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情况以后,2016年辛德勇出版了《海昏侯刘贺》一书,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好书”。一时,辛德勇俨然成为了海昏侯刘贺的发言人。今年,辛德勇又有成果,出版了新书《海昏侯新论》。8月16日,在本年度的上海书展上,辛德勇携新书与读者分享了对海昏侯考古的最新观点及方法,吸引了众多的考古迷。

理科-历史学家的考古:科学化的研究方式

当“云考古”的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饼、褭蹄金、金板黄金等巨量黄金制品时,历史学家辛德勇说他在考古现场没有想到要看一眼这些黄金,他的目光被他的专业相关内容所吸引。作为历史学家,他还原海昏侯刘贺形象,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辛德勇更关注到海昏侯墓的整体结构布局。

在现场,辛德勇谈到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之间的互动,他说历史学家不参与考古挖掘现场,因而对相关的文物也可能很陌生。但是历史学家可以从历史角度为考古学家提供历史线索,帮助他们进行发掘。考古学家每天面对的是前人未知的新发现,是还没有经过研究的新事物。对于这些新物的解读就必须依赖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推断。海昏侯墓的发掘就必须回到《史记》、回到《汉书》以加以验证。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熟悉的领域。

对于考古,辛德勇说文化考古有三个层面。第一,见物是物,回答文物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将文物放到当时历史的总体背景中进行横向考察。第三,在前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对文物进行纵向解读。作为一个理科出身的历史学家,辛德勇说自己的研究方法更倾向于科学化的历史解读方式。虽然不是通过实验方式进行反复验证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化方式的,但是通过史料、文物进行检验,检验具有相对性,可以达到80%以上准确性。

书展1 | 辛德勇:海昏侯并非被瓜子毒死,而是急性传染病-信息快讯网

辛德勇新著《海昏侯新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出版

“后足不能过前足”的刘贺死因是急性传染病?

在海昏侯墓发掘的过程中,在刘贺的尸体中发现了“香瓜子”。主流的说法往往认为刘贺是被香瓜给毒死的。包括在提问环节,也有观众举出辛追夫人的案例,辛追夫人肚内也有保存完好的瓜子。但辛德勇却并不赞同这一看法。他认为现代人没有办法给古人治病,但是可以通过研究来给古人进行诊断。

辛德勇不认为刘贺是被香瓜毒死的,一是因为刘贺是锦衣玉食的列侯,不可能吃坏了的水果。二是刘贺腹内有香瓜子,因为植物、特别是有硬壳的种子能够保留完好得以保存。相反,辛德勇认为刘贺可能是死于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因为刘贺死后不久,他的大儿子、二儿子也很快死亡。正如《史记》中记载“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由于气候的原因,社会发展条件等原因,当地急性传染病的得病率很高。

考察刘贺骨骼的变化,辛德勇认为终日困居的海昏侯还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会有骨骼变形的阶段,会造成《汉书》中记载的刘贺“后足不能过前足”的“痿”病状况。从入京做皇帝时“好游猎,驱驰国中”,直至患病,海昏侯刘贺不仅要忍受霍光施加的精神羞辱,还要忍受病痛的啮噬。

书展1 | 辛德勇:海昏侯并非被瓜子毒死,而是急性传染病-信息快讯网

考古迷们来到钟书阁芮欧店现场聆听“海昏侯的代言人”破案。

“海昏侯”是对刘贺侮辱性封号?非,美名封侯

在海昏侯墓发掘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海昏”这一爵号与“晦昏”音似,是对刘贺道德层次、行为风格和执政表现的否定。但是辛德勇却不赞成这一判断。

辛德勇指出,在两汉时期列侯名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承用地名,另一种则是直接使用“美名”的情况。例如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张骞博望侯等。选择带有贬损意味的称号在两汉时期似乎并无这一传统,东汉时期刘秀册封的“不义侯”则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别事件。

东汉初期,天下未定,彭宠起兵反汉,自称燕王。后被家奴子密杀死,刘秀既要笼络子密这样的人的,封其为侯。但儒家道德追求和礼法观念又不允许以下克上、以奴弑主的行为。因此,刘秀给予了“不义侯”这样一个奇怪的名称。

辛德勇指出,刘秀这一封侯的行为仍有其历史背景。当时列侯的名称已经不仅仅来自于地名,美名封侯的情况得以开创,才有“不义侯”这一无奈举动。而汉宣帝册封刘贺为海昏侯,本来是出自对刘贺的安抚,因而也就不会采用如此怪异的做法。因此,辛德勇表示海昏应当为一个地名,虽然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西汉时期,在陈留县设有一个“东昏”县。通过文物考证,东昏、海昏似可相互印证为一地名。刘贺以地名封号,海昏并非具有侮辱性。

书展1 | 辛德勇:海昏侯并非被瓜子毒死,而是急性传染病-信息快讯网

《海昏侯刘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出版

海昏侯墓与生前所居西汉长安城位置为何相同?

研究对比我国各个朝代的首都城市平面图可以发现一个有趣问题,宫城大都位于都城的中心位置,这个布局形式基本上确立于北宋都城开封。西汉长安城中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位于整个长安城平面布局图的西南角上。西汉时期是都城格局变化的重要时期。但是未央宫为何位于西南角这一问题却有待于研究。西汉长安城的建造过程中,是先有宫城再有城墙。因此很难判断未央宫位于西南角是有意为之还是一种巧合。

复旦大学杨宽教授曾指出未央宫位于西南角有其政治意义。古代中国有以西方为尊的居处观念。王充的《论衡》中就写到:“夫西方,长老之地,尊者之位也的。尊长在西,卑幼在东。”辛德勇在考察海昏侯墓时发现,墓与西汉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是相同的。在考古领域中,强调“事死如事生”,意味着对待死者,就像对待活人一样。在海昏侯墓中发现刘贺的主墓室正位于西南角上,其他祔葬的墓室,显然居于从属地位。这种空间配置形式,一定是按照某种通行的观念,预先设定,而不是随意衍生的结果。这反证了杨宽的论点。

同样,通过西汉长安城的都城平面图,辛德勇假设在海昏侯墓中,位于主墓室北面的祔葬墓室可能是刘贺的两个儿子刘充国和刘奉亲的墓室。在之后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在刘贺墓室的正北方发现了刘充国印,证实了辛德勇的推断。


研究历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考古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辛德勇看来历史学的的魅力在于具体的细节。好似侦探一般,厘清真相,揭示每一件史事真实的样貌。从现场从对海昏侯的抽丝剥茧的考证也诠释了“历史其实离普通人很近”的观点。


作者:童毅影

编辑:袁圣艳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